广州地区外国人工作与生活调查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

        2010 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资料显示,在华常住外国人口数量超过500000人,其中广东省占三分之一,居全国首位。而随着“一带一路”经济发展战略的实施,在 华国际移民的数量与多样性都将呈现上升趋势。因此,作为中国外向型经济前沿的广州,需要做好准备应对可能出现的问题。为了更好地了解在广州地区工作与生活 的外国人,中山大学国家治理研究院社会科学调查中心于2015年1月分别在广州和佛山两地出入境管理大厅展开问卷调查。此次调查历时一个月,采用计算机辅 助模式,运用了13种语言,共收集有效问卷1498份。

77.3%来自发展中国家

        在本次调查中,受访者中男性比例为72.3%,女性为27.7%,平均年龄为33.3岁。调查发现,来源国为发展中国家的外国人占多数,比例高达77.3%。此外,81.4%的外国人拥有本科及以上学历,总体文化水平较高。

        调查显示,受访者在广州的职业发展相对稳定,与外向型经济紧密相关,仅有不到两成的受访者处于无业状态。商人、企业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是广州地区外国人 主要职业,分别占25.30%、20.59%。其中,在商人群体中,69.1%是自主经营者,主要在广州地区从事商贸活动;在企业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 中,大多数人服务于亚洲人拥有的私人企业。

        在 对受访者“离开祖国的原因”和“来华目的”的考察中,我们可以看到,广州地区外国人多为自身经济发展来到广州。30.26%的受访者认为自己离开祖国的原 因是“为了追求更好的工作”,12.82%的受访者则是为了“追求更好的生活”。而在首次来华目的上,25.89%的受访者是为了“自主创业”,这一比例 在本次来华目的中上升到26.77%,与调查中的外国人职业构成相吻合。

        此外,有20%的受访者为外籍留学生,他们以求学为目的;也有将近20%的广州地区外国人是观光游客;还有10%的受访者是交流访问人员。

广州地区外国人中国化程度较高

        调查发现,广州地区外国人来华次数较多,时间较长,对中国的语言、文化较为熟悉。数据显示,将近八成受访者来中国有2次及以上,平均在华时间38个月。在中 文的熟悉程度上,有超过40%的受访者可用中文应对基本生活甚至流利使用,仅有22.9%完全不懂中文。此外,四成广州地区外国人拥有自己的中文名字。可 见,广州地区外国人中国化程度较高。

        这次调查中,我们还使用格特曼累积量表测算了外国人对本地人的社会距离。在测算中,0分代表最疏离,10分代表最亲近,以各个项目的几何平均距离计算。结果 显示,被访者的平均社会距离得分为7.54分。这说明,广州地区外国人对本地中国人较为亲近并容易接纳对方。其中,有一半的受访者在广东认识的中国人超过 20人,8%的受访者拥有中国籍伴侣或配偶。由此可见,广州地区外国人文化融入情况良好,他们愿意和本地社会保持交往和沟通。

        广州地区外国人对在中国的生活、工作以及环境设施方面都表示满意。调查显示,相较于母国,一半的受访者认为在中国的发展机会更优,安全状况更好;此外,有 31.5%的受访者认为中国的种族关系更好。但并不是所有的方面都让受访者们觉得中国最优,例如在家庭情感联系和社会道德方面,仅有两成受访者认为中国更 好,而超过三成的受访者则认为情况恰恰相反。

大多居住在国际移民社区并依赖本族裔服务

        广州地区外国人更愿意与来自本国的人或其他国际移民交往。在这次调查中,我们测量了受访者的社会网络情况,结果显示,广州地区外国人在广东的朋友圈中,中国 人比例低于其本国人和其他国际移民的总和。其中,中国人在其朋友圈中的比例为41.6%,而本国人的比例为31.0%,其他国际移民为27.4%。

        广州地区外国人有构建族裔网络的基础和意愿,调查数据表明,一半的受访者曾经介绍或带领本国的亲朋好友来中国,平均介绍人数为7.64人。35.8%的受访 者在初次来到中国时有亲友接待。同时,广州有构建族裔网络的组织,有两成的受访者参加过在广州的商会或同乡会,也有两成的受访者参加过在广州的宗教团体。 这些组织有助于外国人维系与本族裔的网络,也有利于增强其与其他族裔甚至当地社会的互动。

        在调查中,我们对广州地区外国人的聚居情况进行了考察。结果显示,他们大多居住在国际移民社区,与本国人或其他国际移民聚居,而与本地社会产生居住隔离。 18.2%的受访者表示在其居住地全是外国人,50.2%的人则表示其居住地有很多或一些外国人。此外,26.8%的被访者称其居住地全部为本国 人,52.3%的人则称其居住地有很多或一些本国人。可以看出,广州地区外国人倾向于和母国的人或处境相近的其他族裔移民聚居在一起,这也在另一层面说明 了广州国际移民社区的发展较为完善。

        日常生活中,广州地区外国人对族裔服务有所依赖。在餐厅和咖啡厅服务中,28.31%的受访者主要依赖本国人或外国人提供的餐饮,41.3%则一半依赖于外 国人一半依赖于中国人,只有24.4%的人主要依赖于中国人服务。在物流服务中,22.7%的受访者主要依赖于本国人或外国人,35%的选择一半一半,而 28.8%的人选择主要依赖于中国人。在会计和金融服务方面,23.0%的受访者选择外国人或母国人服务,32.4%选择一半一半,29.8%的人则完全 依赖于中国人。最后在购买日常用品上,只有20%的人选择本国和外国人,39%选择一半一半,33%人依赖于中国人。我们看到,广州地区外国人在广州的族 裔经济有一定发展,其有为本国人或者其他外国人提供各项服务的基础,特别是在餐饮行业,受访者对其依赖最强。这说明,广州地区外国人依旧对本国或本民族文 化有较强的依存心态,其社会网络的构建也让其可在本族裔或外国人中寻求服务和帮助,这与主流社会有着深度的区隔。

71.25%的受访者表示对未来在中国的发展抱有信心

        广州地区外国人对今后在中国的发展有较强的期待。有近两成的受访者在中国投资企业、购买房产。在收入的满意程度调查中,绝大多数受访者认为与自己没来中国前 相比,来华后的收入让自己满意甚至非常满意,仅有15%的人认为不满意或非常不满意。在对未来的评价中,57.6%的受访者表示对将来的收入有高或者很高 的信心;71.25%的受访者表示对未来在中国的发展抱有高或者很高的信心。

        在经济利益与发展前景驱动下,广州地区外国人希望能够有更多的时间在中国。数据显示,在已婚或有伴侣的外国人中,60%的人和伴侣同在中国。而在有孩子的人 中,超过一半的孩子与父母同在中国,其中有45%的孩子正在学习中文。这说明有很大一部分中青年外国人做好了在中国长期生存的打算。在居留意愿 上,49.5%的受访者表示这次希望能够多停留一些时间,但仅有14.8%的希望永久停留。问及“是否有考虑申请加入中国国籍”时,有六成的外国人表示自 己从来没有想过,超过两成的人则表示自己来到中国后有考虑。这说明,尽管广州对众多外国人具有较强的吸引力,他们也有较强的长期停留的意愿,但却因制度限 制终究要回到母国,从而形成过客心态。

文章作者:梁玉成、李艾佳     

作者单位:单位:中山大学国家治理研究院、中山大学社会科学调查中心

 

联系我们

地址:广州市海珠区新港西路135号中山大学善衡堂S216

邮编:510275

电话:020-84112310

                                     微信公众号          

                                     

                                     (扫一扫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