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来源:南粤清风网)
近年来,广东省各级纪检检察机关坚持从严管党治党,深入推进纪律检查体制改革,聚焦党风廉政建设中心任务,强化监督执纪问责,坚持有腐必反、有贪必肃,“老虎”、“苍蝇”一起打,取得了较好成绩。广东省纪检监察学会、中山大学廉政与治理研究中心于2013、2014年连续两年开展的广东省廉情调查活动显示,公众对反腐败工作的满意度和反腐败意愿明显上升,对反腐败的信心有新的提高。调查也反映了一些问题的存在,如基层反腐败成效与公众期望的差距还较大,如何切实解决发生在群众身边的腐败问题,仍是纪检监察机关需要解决的一个重要课题。“南粤清风网”根据广东省廉情调查分析报告制作图解,用图表形式向网友展示公众眼中的广东反腐是咋样的,并附上分析报告全文。
广东省廉情调查分析报告
广东省纪检监察学会 中山大学廉政与治理研究中心
广东省纪检监察学会、中山大学廉政与治理研究中心于2013、2014年连续两年开展了广东省廉情调查活动,通过电话问卷调查,了解公众对地方清廉水平的主观感受和反腐败工作的评价。廉情调查共设置廉洁感知、反腐败满意、反腐败意愿、行贿和索贿等五个主要指数。“廉洁感知”是指对地方廉洁程度的主观感受,“反腐败满意”指对地方开展反腐败工作的满意程度,“反腐败意愿”指公众支持、参与反腐败的愿望和行动,这三个指数的分值越高越好;“行贿”和“索贿”指公众在日常生活中感受或接触到的行贿、索贿行为的严重程度,指数分值越低越好。我们对全省21个地级以上市各分配了相同的样本数,对各个县(市、区或东莞、中山市的镇、街)按人口在本地级以上市的比例再分配样本数。调查采取先有序抽取电话号段再随机抽取电话号码的方式进行。2013年在全省抽取有效样本5398个,2014年抽取7502个。
根据对2013、2014年两年各主要指数分值的比较分析,主要结论如下:
1.广东反腐败工作取得了新进展新成效,公众对反腐败工作的满意度明显上升。见表1,2014年与2013年比较,反腐败满意指数提高了6.1,行贿、索贿指数分别下降了2.8和2.0。
2.公众的反腐败意愿明显上升,反腐败的社会基础更加牢固。见表1,2014年反腐败意愿指数比2013年提高了6.3,在各个指数分值中变化最大。这反映了随着反腐败斗争的深入,群众监督渠道进一步畅通,公众对反腐败的信心有新的提高,有腐必反、有贪必肃逐步成为社会共识。
3.反腐败形势依然严峻复杂,反腐败工作依然任重道远。见表1,2014年廉洁感知指数比2013年下降了3.5,说明反腐败的努力程度与公众的主观期望还有差距。一方面,在强力反腐态势下,大量腐败现象浮出水面,公众对“严峻复杂”的反腐败形势有了更直观、更深切的认识,对深入开展反腐败斗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另一方面,反腐败斗争如何进一步改进策略,努力使反腐成果惠及于民,需要引起重视。
4.必须加强基层党风廉政建设,坚持老虎、苍蝇一起打。见表2,公众对各级的反腐败满意度由县级向省级走高,对省级反腐败的满意指数达到71.6,比地级以上市高出4.8,比县级高出7.6。这一方面说明省委、省政府、省纪委的反腐败工作力度和成效得到公众的高度肯定。另一方面也说明公众对越是发生在身边的腐败问题越敏感,基层反腐败成效与公众期望的差距还较大。如何坚持老虎、苍蝇一起打,切实解决发生在群众身边的腐败问题,进一步抓基层、强基础、聚民心,是一个重要的课题。
5.经济发展水平在达到一定阶段后与廉洁感知度呈正相关关系。见表3,经济较发达的珠三角地区与经济欠发达的粤东西北地区相比,公众的廉洁感知度和反腐败满意度比较高。同时,在2014年度的调查中,我们还把2013年人均GDP作为测量各地级以上市经济发展水平指标,检验其对廉洁感知度的影响。见图,其中横轴表示人均GDP,纵轴表示廉洁感知指数。可以发现,初期随着地方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公众感受到的政府廉洁程度有所降低,在人均GDP达到大约3万元时,公众的廉洁感知指数最低。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进一步提高,公众会逐渐提高廉洁感度。这说明当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人民生活的充裕和公共服务的改善,有利于提升公众对政府廉洁水平的主观感知和满意度。
表3还显示,廉洁感知指数与反腐败意愿指数存在明显的负相关关系,这说明在经济欠发达地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更不能松懈,必须以反腐败全力保障经济社会健康发展,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
注:珠三角包括广州、深圳、珠海、佛山、惠州、东莞、中山、江门和肇庆九市,粤东包括汕头、河源、梅州、汕尾、潮州和揭阳六市,粤西包括阳江、湛江、茂名和云浮四市,粤北包括韶关和清远两市。1、2、3、4的序号表示分值从高到低的排名。
图 人均GDP与地级以上市廉洁感知指数的相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