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6月15日,国家治理研究院第二十八期(本学期最后一期)学术沙龙如期在文科楼第一会议室(531)举行,本期沙龙的主题是“中国以及亚洲各国的地方治理与公民社会——从比较政治学的观点”,主讲老师王冰博士。王冰博士毕业于日本筑波大学,在日本留学及工作长达10年,一直从事公民社会,国家-社会关系,话语政治,政治传播等方面的研究,曾任筑波大学公民社会研究中心研究员,是日本文部省大型科研项目“世界15国的公民社会比较政治研究”团队的成员之一,现任中山大学传播与设计学院专职科研人员,中山大学国家治理研究院互联网与治理研究中心副研究员。本期沙龙由国家治理研究院副院长梁玉成教授主持。
王老师首先介绍了“地方治理”的概念,治理概念的兴起背景在于上世纪80年代西方福利国家面临财政危机以及政府职能低下等问题,迫使西方国家开始推行行政改革和积极思考由传统的官僚制管理模式向新型公共管理的治理模式转变。政府不再是单一的公共服务提供主体,而是鼓励市场,社会,民间多种主体积极参与到公共服务体系中来。
因此,政府,国家以及以公民社会组织为代表的政治,市场,私人领域里的各种主体以及利益相关者(stakeholder)之间形成合作,协调,对立,妥协的相互关系体系。学术界把这种关系体系称之为“治理”(Rhodes,1996:652-667;Pierre ed,2000:54-90)。
地方治理强调“以分权化为主导的地方权力和自主管理能力,但又倡导不同层级政府之间、地方政府与私企之间、政府组织与公民社会之间广泛的合作与伙伴关系”。Stoker(2004:20-29)等西方学者指出“由传统的地方政府作为单一的公共服务提供主体的时代已逐渐转移到网络化的地区性社区治理(community governance)时代。在公共服务体系中地方性共同体参与其中,并且构成地方性社会的各种利益相关者(stakeholder)之间利益的相互调整以及角色分担而形成对地方事务的共同管理,合作和共治”。
因此治理包含3个要素:1、国家和社会多元主体的合作与共治;2、以公共利益为目的的利益相关者(stakeholder)的代理人(agent)机制;3、治理机制的效果。
从传统的官僚制管理到治理的转变可以从下图1展示出来。在传统的官僚制模式中,代理人和委托人之间只是简单的垂直关系模式,尚未形成水平式的利益相关模式。在治理模式中,不再有清晰的委托人和代理人的分界,他们同时承担委托人和代理人角色,因此呈现出水平式的利益相关模式。
图1 从管理模式到治理模式
接着王老师讲了公民社会在地方治理中的参与,公民社会组织的参与是治理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关于公民社会的定义学术界里有多种多样的解释,按照一般通用的公民社会的三分法划分,把公民社会定义为“介于国家-市场-私人领域的中间领域,这一领域不以市场盈利和不以追求权力为目的”。各种非政府组织(NGO),非营利组织(NPO),社会团体,协会,公民组织等构成了公民社会领域,这些组织为了公共利益而开展活动。
萨拉蒙指出公民社会组织也就是第三部门(the Third Sector)具有以下几个功能: 1、公共服务以及社区服务等的供给功能。公民社会组织在医疗,卫生,教育,养老,社区,公益等各个领域提供大量的公共服务;2、政策倡导功能。公民社会组织代表公民的声音,积极发挥政策进言功能。很多公民社会组织是在有共同利益要求基础上组成的,因此在代表内部成员的主张和利益表达上发挥积极的作用;3、社会资本的形成。社会资本是指信任和互馈的纽带,是民主政治和市场经济有效运行的关键。公民通过积极加入组织并开展活动形成信赖和互馈的规范意识是形成和提高社会资本的重要途径。公民社会组织在治理中所发挥的公共服务供给功能和政策倡导功能是其参与治理体系中的重要功能。
沙龙第三部分,王老师通过详实的数据从比较的观点介绍了亚洲地方治理的相似背景,主要有以下几点:
1、经典的现代化理论不适用于解释亚洲现象:人均GDP与民主自由度并不成正比
2、成长中的公民社会组织:亚洲各国的公民社会组织一直呈不断增长趋势
3、亚洲各国治理的问题:公民社会组织对政策倡导能力的主观自信与实际影响力的差距
4、亚洲的工业化结构:西方国家经历了漫长的工业化进程,因此劳工政治和社会福利体系完善;而亚洲的工业化进程短暂,社会福利体系薄弱。
5、亚洲各国的小政府模式
6、亚洲各国的公民社会领域定位:从公民社会领域比例和其他领域比较,可以看出亚洲各国呈现出发展型国家社会体制。
沙龙的最后一部分,王老师从比较的观点分析了中国治理中的公民社会组织的特点,认为: 1、呈现出通过各种手段影响政治;2, 不同级别的组织和各级行政官员接触程度不同;3 很少向立法机构(即人大委员,政协委员)进行政策倡导或游说;4、间接游说方式很少,比例低;5、公民社会组织的政策影响力小。
本期沙龙,王冰老师从比较政治学的观点,先有理论介绍,再有具体的实证数据,为在座师生介绍了“中国以及亚洲各国的地方治理与公民社会”,沙龙的最后,王冰老师就大家提出的问题进行了详细的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