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来源:中大社科调查中心csssysu)
2017年7月10日,中山大学社会学与人类学学院与中山大学国家治理研究院、中山大学社会科学调查中心、中山大学城市社会研究中心联合举办的“人工社会与计算社会科学讲习班”在中山大学南校区如期举行。本届计算社会科学讲习班将系统介绍计算社会科学中的ABM范式和大数据范式的研究理论、研究方法和研究工具,并通过多个专题讲座,使学员得以更深入地了解计算社会学。
上图为讲习班现场
开班的第一天,清晨8点的阳光才刚刚撒上树梢,各位学员们就已经陆续到了讲习班。参与本次讲习班的学员包括来自中山大学、清华大学、香港中文大学、香港城市大学、武汉大学、复旦大学、南京大学等全国各地高校的教师和学生,可以看出来,学员们的学习激情十分高涨。
上图为蔡禾教授致辞
9点,讲习班第一课准时正式开课。讲习班十分荣幸地邀请到蔡禾教授出席致辞,以此拉开了讲习班的帷幕。蔡禾教授的讲话铿锵有力、发人深省,在讲话中也寄托了他对计算社会学发展的厚望。
上图为梁玉成教授授课
接下来,第一天的课程内容便开始了,今天的课程内容是Agent-based Modeling与Netlogo实现第一讲。由中山大学梁玉成教授为大家介绍了Agent-based Modeling的基本概念,和Netlogo的入门知识。“如何运用微观现象探讨宏观现象的问题呢?”这是运用ABM模型解决社会问题所要回答的关键问题。梁玉成教授首先为我们介绍了Schelling Model,运用这个模型展示了种族隔离的形成——一个可预见的微观现象涌现出了一个不可预想的宏观结果。同时,他利用Netlogo模拟了“混沌的形成”,为我们引出了一种新的社会学研究范式——在确定性与概率性之间寻找真实性。
上图为课间学员们积极地向老师提问
未来的10天,将会有不同的学者为我们深入地介绍计算社会学不同的研究方法,讲习班既注重培养学员对计算社会科学方法的深入理解,也注重培养学员对有关实现手段的掌握,并引导学员根据自身学术背景对新研究范式的进一步思考。敬请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