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3月5日召开的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上,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推动内地与港澳深化合作,研究制定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发展规划,发挥港澳独特优势,提升在国家经济发展和对外开放中的地位与功能。
— 什么是粤港澳大湾区? —
(图片来源:惠州日报 2017年3月8日)
粤港澳大湾区指的是由广州、佛山、肇庆、深圳、东莞、惠州、珠海、中山、江门9市和香港、澳门两个特别行政区形成的城市群。是继美国纽约湾区、美国旧金山湾区、日本东京湾区之后,世界第四大湾区。
— 媒体报道关注的议题 —
(全国媒体报道新闻文本词云)
▲ 从关键词及词云统计分析结果看,新闻报道关注的焦点主要为大湾区建设对经济产业发展的推动作用、广深港城市群的建设、不同城市的角色定位问题、相关概念股等。
在经济产业方面,媒体关注的主要议题为:
1)研发及科技成果转化
2)国际教育和培训
3)金融服务
4)商贸服务
5)休闲旅游及健康服务
6)航运物流服务
7)资讯科技等
同时,一个成熟的城市群,往往是不同城市根据自身区位特点进行差异化发展,彼此之间进行协同、优势互补,这就涉及城市的角色定位问题。因此,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中,各个城市的角色定位也引发了媒体的关注和讨论。广州、深圳、香港、澳门等城市在湾区建设中究竟应当扮演怎样的角色以及如何优势互补提升协作能力等,如下图所示,媒体在报道时给出了不同的观点。
虽然竞争不可避免,但协同和合作无疑是大湾区建设的主旋律。粤港澳大湾区的11个城市各有自己的优势,如广州的教育和医疗、深圳的高科技产业、香港的金融和高端服务业、佛山的装备制造业等。大湾区的建设将进一步推动这些城市进提升资源整合能力,在交通、教育、科技、金融等多个方面进一步协作和升级,迎来珠三角地区发展的2.0阶段。
(来源:搜狐财经)
— 媒体报道的时空差异 —
从时间分布来看,涉及粤港澳大湾区的新闻报道多集中在3月初到6月初这三个月,经历了发展期、集中爆发期、平缓期等不同阶段。4月10号左右出现了集中爆发期,之后虽然在5月初和6月初出现过一些媒体报道的“小高潮”,但整体进入了平缓期。
从空间分布来看,报道和关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媒体,除了珠三角的媒体外,主要集中在东部沿海城市及经济较发达城市。北京的媒体对于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报道量仅次于广东省。同时,上海、福建、浙江、湖北、湖南等省份对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也给予了较多的报道。在广东的21个地级市里面,广州、东莞、佛山、深圳等珠三角城市的报道较多,但粤东、粤北、粤西等地区的城市报道较少,且多为转载。
除了报道的数量之外,不同地区媒体关注和讨论的侧重点也各不相同。广东省外的地区和城市更倾向于从不同行业的视角切入,报道与本行业相关的内容。例如,财经类的媒体关注大湾区建设带来的投资机遇;法政类的媒体则关注粤港澳城市群的法制协作问题;房地产媒体更关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带给房地产业的机遇与挑战。
(广州市媒体报道文本词频统计)
相对于广州而言,广东省其它城市媒体的报道更有针对性,更加关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带给本城市的一些机遇和影响。例如,深圳媒体在报道时,较为关注大湾区建设对深圳科技创新、产业发展等的影响;珠海媒体则更侧重大湾区建设过程中横琴新区的发展等。
— 结语 —
在过去的3个月间,媒体对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从不同的视角进行了较为充分的报道。这些报道和讨论,如金融、房地产和财经类的相关报道,让公众更好地了解了大湾区建设的重要性以及带来该地区发展的机遇。同时,媒体的报道和关注也呈现着较为明显的区域差异,探讨的话题多和本地区或城市的区位及发展状况有较大程度的关联。这些媒体报道的内容和相关讨论将给政府部门富有价值的参考,帮助政府进一步优化相关政策制定和决策,从而更好地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