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背景
近年来,医患冲突形势严峻,恶性伤医事件不断发生。据统计,从2012年至2016年发生的恶性伤医事件分别为31起、37起、39起、49起,53起,平均每月分别为2.6起、3.1起、3.3起、4.1起、4.4起,呈现上升和加剧的态势。同时,医患矛盾主体增加,规模扩大,严重程度增强,逐步由语言伤害向肢体暴力,甚至向极端恶性伤害事件转化,给医务人员、医疗机构以及政府公信力带来负面影响。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以微博和微信为代表的社交媒体成为信息传播的重要媒介,是公民参与到公共事务的重要渠道和媒介。对于医患矛盾这一敏感领域,自媒体平民化、裂变式的传播特征使其往往在第一时间发布相关信息并得到爆炸式的传播和扩散,使得事件进一步的发酵,引起舆论的轩然大波。因此,有必要了解自媒体环境下医患矛盾的舆情传播机制和过程,从而通过恰当的方式和手段来对其进行引导。
研究方法
研究以“医生手术室外喝葡萄糖”和“广东省人民医院患者杀害医生”为案例,使用python等数据分析工具,对上述两事件相应的微博转发和评论数据进行抓取和分析,(包括“葡萄糖”事件的6686 条评论和 47896 条转发,以及“杀医”事件的5482 条评论和 3188 条转发),并进行关键节点提取,传播网络绘制,词云制作,主题抽取与聚类分析,情感分析等,结合案例情况进行解释分析,以期对医患舆情的传播特点进行呈现。
01评论和转发量变化情况
以2h为时间粒度,分析每2h的评论和转发量。得到曲线图如下:
图 1 葡萄糖事件转发情况
图 2 葡萄糖事件评论情况
图 3 杀医事件转发情况
图 4 杀医事件评论情况
评论数量的变化相对于转发量的变化有一定的滞后性,即评论数量的变化会随着转发数量的变化而变化,自媒体的使用与人们的生活节奏保持一致。这一时间特点对政府的危机应对提出了时间要求,需要更好地把握辟谣和事件处理的时间,以获得较好的效果,避免舆情和相关讨论向“非理性”的方向蔓延,防止医疗公共危机的出现。
02提取关键节点
从事件的评论转发曲线图中,挑选了几个波动较大的关键节点进行分析,发现“葡萄糖”事件第6-8个和18-20个节点,讨论热度上升。第6-8个节点和18-20个节点,对应的是早晨 6-7点左右,在此之前网民基本都在睡觉,到了这个节点后大家都起床刷微博,讨论热度有所上升。 同理,“杀医”事件的4-6 个节点,以及 28-30 个节点,对应起床时间。因此,两个事件的讨论热度变化遵循人的作息规律。
03绘制传播网络
图 5 2016-05-20 18:46:00
图 6 2016-05-21 08:46:00
图7 2016-05-22 08:46:00
通过以包含关键节点的2h为区间绘制传播网络,可以看出第三方@青岛记的引战是葡萄糖事件中传播网络中心变化的转折点。他5月21日08:45调侃了一句“@青岛记:葡萄糖写进病人的药费里…他临走之前叮嘱”。传播路径图的中心由图5图6中的权威媒体“央视新闻”转变为引战主体。
图 8 引战主体言论
图 9 2016-05-07 20:26:00
图 10 2016-05-10 18:26:00
上图为杀医事件的传播路径图。通过传播路径的比较,可以看到“葡萄糖”事件的传播中心比较多,而“杀医”事件 的传播主体主要有一个,不存在引战的情况。
将两事件进行对比,引战主体的微博是事件舆论进一步发酵的转折,也是事件进一步复杂化、危机进一步扩大的关键点。自媒体不仅是海量实时新闻的集散地,也充斥着大量的谣言和虚假信息,易酿成大的危机,对于政府而言,应强化“把关人”机制的作用,实时监控事件的发展,及时辟谣和处理虚假信息;另一方面也进一步提醒政府提升信息公开的及时性和全面性,从传播源头上抑制医患冲突舆情的扩大化。
04词云
图 11 葡萄糖事件词云图
图 12 杀医事件词云图
图11为葡萄糖事件的词云图,可以看出,"葡萄糖""钱""医生"等词语出现的频率较高。同理杀医事件中,“精神病”“医生”“杀人”等词语出现频率较高,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大家对于事件集中的关注点。公众关注较为密切的话题,应是政府应对医患冲突的切入点,是降低医患冲突信息的爆发性传播和伤害的突破口。
05主题聚类和分析
图 13 葡萄糖事件top10 主题
图 14 杀医事件top10 主题
图13、14是利用NMF对两个事件相应微博文本进行主题抽取得出的Top10主题。葡萄糖事件中,讨论主题有 致敬医生、葡萄糖的费用问题、葡萄糖能否直接喝这三类问题;杀医事件的讨论主题有四个,分别是:对精神病杀人这一解释感到不满,祝医生一路走好,医学生表示对学医感到心寒,从陈仲伟谈到魏泽西
在主题抽取的基础上,采用 K-means 对 TF-IDF 矩阵表示的文本进行聚类分析,归纳得出:
图 15 葡萄糖事件聚类分析结果
图 16 杀医事件聚类分析结果
图 17 葡萄糖事件微博主题分布
图 18 杀医事件微博主题分布
通过聚类分析和主题抽取相结合可以看出在葡萄糖事件中,“葡萄糖费用”为引爆舆论的关键点,杀医事件则引发极端残忍事件下对现有医疗体制的深思。对舆论聚焦内容进行了解是应对危机的第一步, 政府可以利用对主题内容的了解,把握舆论方向,利用新媒体平台对涉及主题的相关信息进行危机应对和舆情引导, 降低舆论的冲突性。
06情感分析
通过事前人工标注 1500 条数据,将情感分为消极,中立,积极三种情感,然后再利用朴素贝叶斯将所有数据分为这三类,得出两事件相应的情感态势如图 19、 20:
图 19 葡萄糖事件整体情感
图 20 葡萄糖事件关键节点情感
可以看出,在葡萄糖事件中,刚开始负面情绪并不严重,事件的负面情绪随着引战行为的出现而突然增加:
图 21 葡萄糖事件情感代表言论
图 22 杀医事件整体情感
图 23 杀医事件关键节点情感
在杀医事件中,事件的整体情感以负面情绪为主导,主要集中在表达对精神病人杀人的愤怒,同时随着时间的推移,负面情绪也有所缓和。
图 24 杀医事件情感代表言论
自媒体具有弱关系和强动员力的特征,医患冲突话题的敏感性提升了自媒体中情绪扩散的迅猛性,激发网民的组织性,使冲突扩大,这就引导政府在进行危机应对时关注舆论情感走向,及时对网民情绪进行安抚和缓解,钝化情绪的冲突性,为后续的处理赢得舆论空间和情感支持。
研究思考
本文通过微博数据分析,尝试展现医患冲突舆情传播的路径、关键节点、爆发机制、时间特点和争议内容,希望协助政府及时、有针对性的应对和辟谣,使事件伤害最小化,同时有助于深入底层,发掘当前医疗改革中的薄弱环节,为进一步改善提供思路。新形势下,政府要主动拥抱自媒体平台,将其作为舆情了解和引导的平台,使线上线下、新旧媒体实现互融互通,及时进行信息公开和互动;另一方面,探讨新形势下舆情引导的共性规律,探索危机应对的舆论引导方法,应成为政府关注的重要话题。
社会转型和医疗改革带来的阵痛还会继续,转型必然伴随着冲突,而政府作为公共产品和服务的主要提供者,是社会发展的掌舵者,是市场失灵的弥补者,需要充分发挥职能,通过公共决策、立法执法、宏观调控、行业监管等手段预防和处置医患冲突,以提升服务和治理能力。
(相关链接: http://news.sohu.com/20160507/n448138464.shtml;http://news.163.com/16/0521/01/BNI69HV000014AED.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