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者观点|申曙光:病有良医是医疗医保改革发展的新目标

(资料来源:广东卫生在线)

         2019年对于卫生健康事业是个特殊的年份,新医改将迎来十年检阅。

        在过去九年多的时间里,从南到北,从东到西,全国范围内的医改探索如火如荼。新医改已创出历史速度,走出构建健康中国关键一步。

        新医改有哪些成果?存在哪些问题?未来将走向何方?人之初杂志社、广东卫生在线记者日前采访了中山大学岭南学院教授、著名医改专家申曙光教授,且听他对广东医改的点评。

 

申曙光|中山大学岭南学院教授、政务学院教授,中山大学社会保障研究中心主任、国家治理研究院副院长,中国社会保障学会副会长兼医保专委会主任,国务院医改专家

 

         时至今日,中国走过了40年的改革开放历程,“病有所医”的目标基本实现。

        “病有所医”就是人人都能看得上病,即国家具有基本的医疗卫生资源,人们有看病就医的机会和支付能力。经过不懈努力,我国已建立起全民医保体系,医疗卫生资源大幅增长,技术水平大幅提升,解决疑难危重疾病问题的能力大幅增强,总体上来说,看病就医已经不是一件难事,也具有较高的效率。

        新时期,中国医疗卫生与医疗保障改革应当追求“病有良医”的新目标。

        十九大报告提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是社会主要矛盾。医疗卫生和医疗保障领域也是如此,这里的不平衡主要表现在资源分布的城乡不平衡、地区不平衡和人群不平衡,不充分主要表现在总体上只能提供和保障看病就医的机会,与人们“以合理成本看好病”的目标还有差距。

        “病有良医”需要国家和社会大幅增加投入。在我国稳定可靠的衣食住行的目标基本实现之后,健康成为人们最重要的追求,国家增加对医疗卫生资源的投入,更好地满足人们对医疗与健康的需求,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应有之义,因此,以人为本,实现“病有良医”,应该是国家进行医疗卫生资源投入的基本理念。

        “病有良医”需要更加有效地利用医疗卫生资源。在“病有所医”目标基本实现的背景下,人们仍有“看病难看病贵”的感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医疗卫生资源没有得到充分有效的利用,存在就医秩序的失范,存在公立医院与民营医院定位、不同层次医疗机构定位的失准,存在医疗卫生资源城乡与区域分布的失衡。继续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真正实现合理的分级诊疗,实现公立医院与民营医院的合理定位,实现医疗卫生资源的有效布局,是以“病有良医”为基本目标的医疗卫生体制改革与发展的关键对策。

        “病有良医”也需要国家建立更加公平有效、可持续发展的全民医保体系。公平是社会保障发展的第一要义,也是医疗保障改革与发展的首要追求目标。在全民医保体系基本建成之后,进行医疗保障制度整合,提高统筹层次,建立稳定可靠、更加合理的筹资机制,建立科学的控费机制,合理提高医疗保障待遇,是以“病有良医”为基本目标的医保改革与发展的关键对策。

        改革开放以来,广东省医疗卫生与医疗保障改革和发展一直敢为人先,众多方面走在全国前列,起到了改革先锋作用。进入新时期,广东省有必要也有条件继续深化医卫与医保改革,勇于突破现有利益格局,成为率先解决看病就医民生难题、实现“病有良医”目标的排头兵。

联系我们

地址:广州市海珠区新港西路135号中山大学善衡堂S216

邮编:510275

电话:020-84112310

                                     微信公众号          

                                     

                                     (扫一扫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