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7日下午,社会学论坛第127期——《都市社区研究2.0:基于大型实证数据的中国特大城市民生问题与社会治理比较研究》在中山大学南校园逸夫楼308室举行,此次论坛邀请了香港科技大学社会科学部教授吴晓刚主讲,吴教授为在场师生介绍了其在都市社区研究领域的最新成果。
本次讲座由中山大学社会学与人类学学院蔡禾教授主持,蔡禾教授介绍道吴晓刚教授是社会不平等、量化研究方法论等领域的研究专家,其所在的香港科技大学社会科学部也与我系颇具渊源。
首先,吴晓刚教授介绍了都市中国的兴起现状和实证研究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吴教授指出,以往的社区研究以个案研究趋多,难以从中挖掘不同社区之间的复杂性和异质性。在此情况下,应用专业调查数据和一系列的行政数据,对于研究者开展社区研究极具必要性,与此同时,相对于大范围的全国调查,聚焦于特殊都市的“小而精”的数据更能为研究提供支持。在此基础上,吴晓刚教授以香港和上海两个城市为代表,为大家阐释都市社区研究2.0阶段的数据收集方法和研究案例。
吴晓刚教授生动而详细地为大家介绍了香港社会动态追踪调查 (Hong Kong Panel Study of Social Dynamics, 简称 HKPSSD)和上海都市社区调查(ShanghaiUrban Neighborhood Survey,简称SUNS)的研究背景、设计理念、特色内容,其在研究设计阶段就充分考虑到了空间异质性和调查难易的差别性,其理念让在场师生颇受启发。
随后,吴晓刚教授为大家介绍了香港和上海的两个研究案例:其通过HKPSSD数据研究了香港社会的住房产权问题,通过研究揭示出住房产权对于个人阶级认同与生活满意度有积极影响,并揭示“有恒产者有恒心”;其通过SUNS数据探索上海居民社区凝聚力的影响因素,指出外来移民并非是抑制社区居民凝聚力提升的因素,社区凝聚力受到多重因素的影响。讲座尾声,吴晓刚教授提出了几点对都市社区研究的展望,并指出跨城市比较研究的重要意义,期望未来推进深圳、上海、香港三大城市的“深海港”研究项目。
在提问环节,吴晓刚教授耐心而细致地解答了现场师生在抽样调查的选择性偏误、社区凝聚力影响机制、空间分析等方面提出的问题。
最后,主持人蔡禾教授就研究设计的前瞻性、比较研究和空间研究在城市社会学研究中的重要性进行了总结,对吴晓刚教授的分享表示了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