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座回顾|打造中国硅谷,为全国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提供支撑——《广深科技创新走廊规划》情况介绍

       2018年1月7日上午,“打造中国‘硅谷’为全国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提供支撑——《广深科技创新走廊规划》情况介绍”讲座在中山大学广州校区东校园北学院楼D115举行。本次讲座由中山大学国家治理研究院、中山大学政治与公共事务管理学院、MPA教育中心联合主办,专程邀请了广深科技创新走廊规划编制团队主讲,出席嘉宾有广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副厅长郭壮狮、广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城乡规划处处长朱国鸣、广东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一所所长任庆昌、广东省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副主任胡品平、广东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一所副主任刘沛等。我院教授、国家治理研究院副院长倪星和我院叶林教授主持了讲座,2016级MPA近百名同学参加了讲座。

       首先,郭壮狮副厅长从编制背景、编制基础、编制过程、整体框架、空间格局等五个方面为我们介绍了广深科技创新走廊规划的总体情况。郭副厅长强调我国现正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广深科技创新走廊为全国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提供支撑,是贯彻落实“十九大”提出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要求的具体行动,同时为广东未来三十年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接着,他从规划背景与要求、构建“一廊十核多节点”的空间格局、聚集创新要素与支撑体系建设、创新体制机制保障等五个方面详细阐述了广深科技创新走廊规划的内容,指出对广深之间创新格局的认识是一个逐步深化的过程,从基于广深高速公路周边环境整治和提升的认识到基于广深之间创新功能的认识,最后到基于广深之间创新功能、创新要素的认识,最终形成“一廊联动、十核驱动、多节支撑”的规划战略。

       胡品平主任以“创新创业生态+产业生态”为切入点,重点介绍了广深科技创新走廊规划建设的主要内容及未来探索,共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走廊的创新发展背景,强调现在正处于工业经济向新经济转变、制造业全球化向创新全球化转变的时期,创新发展蕴含巨大潜力;广深创新走廊实现的GDP价值及初步形成的产业带表明走廊规划已具备了发展的基础和条件,但与世界发达国家相比,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第二部分是走廊规划的主要内容,重点介绍了走廊规划的重点任务,包括集聚高层次创新型人才、集聚国内外先进科技成果、集聚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创新型企业、抢占关键核心技术制高点、构建多层次创新平台体系、营造国际一流创新生态、建设具有全球吸引力的人居环境、创新体制机制等八个方面。第三部分则从新经济生态发展理念、产业转型升级的突破口、营造创新创业生态等方面介绍了广深创新走廊的未来探索。

       朱国鸣处长做了主题为“从‘科技园区’到‘创新城区’-----回归城市认识科技创新发展”的演讲,为我们解答了人往哪里走、企业往哪里走、环境往哪里走等三个问题。朱处长强调创新区域将超越传统上空间相对隔离、自我发展的“园区”阶段,向具有城市综合功能与开放性的“城区”阶段转变,而创新城区在经济要素、空间要素、网络要素等方面具有共性特征,政府需要在创新城区的建设上发挥引导与服务作用。最后,朱处长重点强调了要借鉴新加坡纬壹科技城复合开发的优秀经验。

       任庆昌所长则主要介绍了“如何识别走廊中的创新区域”,从珠三角城市特点、企业空间分布和创新特点出发,结合大数据技术,详细分析了“一廊十核多节点”的空间结构特征以及未来建设方向。他指出创新能力与潜力分布的重点区域为广州、深圳、东莞,并详细分析了这三个城市的创新建设特色。

       刘沛副主任从宣传工作、各地行动、研究政策、落实精神等四个方面介绍了广深科技创新走廊规划的后续工作。在宣传上,广深科技创新走廊列入“新时代、新气象、新作为”大型采访活动的重要新闻线索;在行动上,省级统筹,全力保障《走廊规划》的实施;在研究上,深入调查研究,为《规划》的实施提出政策支持和储备,并积极开展调研,拟形成若干行动方案和具体落实措施。

       在最后的提问环节,各位嘉宾对现场师生针对广深科技创新走廊规划和实施中重点、难点和热点等问题给予了耐心而详细的解答。

       通过本次讲座,广大师生对广深科技创新走廊规划有了系统全面的了解,对我省未来创新发展的美好前景充满了信心。展望广深科技创新走廊规划的具体落实,广大师生与整个规划团队一样热情洋溢,坚信“未来已来,将至已至”,我们要做有为的政府,让科技之风尽吹南粤走廊!

欢迎关注“中山大学国家治理研究院”

 

联系我们

地址:广州市海珠区新港西路135号中山大学善衡堂S216

邮编:510275

电话:020-84112310

                                     微信公众号          

                                     

                                     (扫一扫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