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果|我院倪星教授及其团队的研究成果获深圳市罗湖区纪委充分肯定

       我院倪星教授及其团队完成项目研究并撰写《罗湖棚改前期工作中的廉政风险评估及改进建议》获委托单位深圳市罗湖区纪委的充分肯定。

       深圳作为改革开放的骄子,在短短不到40年的时间里由一个小渔村一跃成为国内一线、世界有影响力的城市,创造了让世界瞩目的“深圳奇迹”,但也正因跨越式发展,让年轻的深圳遗留了一定历史问题,如违法建筑、黑臭水体、社会治理等问题,其中,罗湖“二线插花地”是深圳诸多历史遗留问题叠加的典型地区之一。占地62万平方米、1347栋握手楼、8310户当事人、9.3万居住人口及1287栋历史遗留违法建筑,让罗湖“二线插花地”棚户区改造(以下简称罗湖棚改)成为“中国棚改第一难”。正是基于对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转化的深切感知、以及对不平衡不充分发展和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深刻认知,罗湖区在深圳市委市政府的领导统筹下,以强区放权改革为整机,以硬作风硬措施完成硬任务,解决了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过去想办而没办成的大事,坚决推进罗湖棚改项目,并创设出既符合国家政策、又符合深圳市情的可借鉴、可复制、可推广的棚户区改造新模式。

       2017年,为稳步推进“阳光棚改、廉洁棚改”, 针对罗湖棚改政策边界模糊以及为强调签约速度可能引起的廉政隐患,罗湖区纪委及早引入廉政研究权威机构,委托中山大学倪星教授为负责人、以杨君、张军、马妙珍等为主要成员的课题组开展专项研究,全程参与棚改廉政风险防控调研工作。

       课题组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制定了周密的研究计划,深入一线展开大量的调查访谈,走遍棚改三个片区,共组织座谈24次,涉及棚改工作人员168人,掌握大量一手资料、收集整理一手信息。在调研同时,持续释放廉政压力,及时分析和解决棚改签约谈判过程中存在的廉政风险防控问题,并为“棚改云”自身完善提供建议18条,极大提高了“棚改云”数据管理质量。据统计,中山大学课题组共完成9.2万字的访谈记录,约7.4万字的调研成果,其中形成《罗湖棚改前期工作中的廉政风险评估及改进建议》为罗湖棚改领导小组提供了较权威的廉政理论成果。

       同时,课题组结合对罗湖棚改廉政理论研究,研究制定了包括签约谈判、规划建设、回迁安置及其他4个阶段15个方面共93个指标的棚改廉政风险指标体系,并对指标进行反复讨论研究,梳理提炼40个指标,研究制定的《罗湖棚改廉政风险预警防控指标设计方案》《罗湖棚改廉政风险预警指标设计字段及计算公式》等廉政风险防控规范性、标准性技术指标,为“罗湖棚改廉政风险防控系统”的研发提供了核心理论成果,为构建以信息技术为手段加快罗湖棚改廉政风险防控系统的运行提供了技术引擎作用。

       倪星教授带领的课题组完成了全部研究任务,通过高水平的理论研究和详实的数据分析,得出了一系列令人信服的结论,该技术理论保留了与原监督平台数据规范的统一,为构建罗湖棚改廉政风险防控体系提供了廉政权威理论支撑。该项目实验性、拓展性、融合性,既为罗湖棚改项目特制,也可保证罗湖辖区其他棚改项目定制。通过此项目的应用,更为罗湖区城市更新项目廉政风险防控工作进行了有益的探索,积累了丰富经验。

 

欢迎关注“中山大学国家治理研究院”

联系我们

地址:广州市海珠区新港西路135号中山大学善衡堂S216

邮编:510275

电话:020-84112310

                                     微信公众号          

                                     

                                     (扫一扫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