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4月16日,“现代财税体制——‘十四五’规划解读”学术研讨会在中山大学广州南校园文科楼顺利举办。本次会议邀请了上海财经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央财经大学和中山大学的八位专家学者共聚康乐园,以‘十四五’规划解读为主题,展开了广泛且深入的学术研讨。本次会议由中山大学国家治理研究院现代财税政策研究中心主办,由中山大学国际金融学院张莉教授主持。
现代财税政策研究中心主任徐现祥教授首先致辞欢迎。徐现祥教授对与会专家学者表示热烈欢迎,随后围绕现代财税政策研究中心的成立背景,推动财政学跨学科研究的发展目标,以及坚持“四个面向”摸索并形成研究中心特色进行阐释。徐教授在致辞中表达对本次会议的期待,并对与会者的支持表示感谢。
上海财经大学公共经济与管理学院财政系和税收系主任范子英教授从税制结构的角度分享了自己的观点。范教授指出,目前中国间接税比重过高,降低间接税、提高直接税是当下税制改革中的重点和难点。范教授讲述了中国税制结构的历史与现状,并与其他国家税收政策相对比,对中国税制结构问题做出深入剖析。范教授认为,未来应当把工作重点放在税收征管上。
中山大学岭南学院林江教授从十四五规划出发,围绕赤字率、中央对地方投资规模增加以及常态化财政资金直达机制三个方面做出解读。林教授首先从不再发行特别国债的现实出发,解释了赤字率下调与实现提质增效的目标的关系。随后,他指出目前我国地方政府普遍存在着较大的财政收支缺口,中央需有效管控金融风险。最后,林教授对建立常态化的财政资金直达机制做出深入剖析,认为该机制虽然可以确保资金直达地方政府,但可能形成财政资金监管盲区。
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的汪德华研究员围绕着预算改革分享了自己的看法。汪研究员从十四五规划出发,结合文件《关于进一步深化预算管理制度改革的意见》,从加大预算收入统筹力度,增强财政保障能力;规范预算支出管理,推进财政支出标准化;强化对预算编制的宏观指导;增加强风险防控,增强财政可持续性等六大方面进行解读。汪研究员指出,与许多其他改革类似,预算改革要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做出新的部署,解决新的问题。
中山大学法学院的杨小强教授从法学视角出发,围绕税收现代化提出独到见解。杨教授认为,税收政策立法会受到强财政支出、生产力变化和财政补贴问题的制约。在中国的税收中,杨教授指出目前主要存在三个问题,一是先进制造业竞争激烈,应当给予减税降费政策,二是税负偏重,三是执法的守法成本、遵从成本和行政成本偏高。
中央财经大学财政税务学院的杨龙见副教授从税收征管现代化出发,围绕提高税法遵从度和社会满意度,降低征纳成本进行分享。杨龙见副教授指出,目前的税收征管面临纳税方式转变、涉税数据收集困难、税收和税负背离导致监管激励缺失等问题。结合传统经济学和行为经济学的研究,杨副教授强调从降低税收遵从成本、提高纳税服务水平和提高税收遵从激励等方面入手提高税收遵从和征管效率。
中山大学岭南学院聂海峰副教授从现代财税金融体制的角度进行分享。聂海峰副教授指出财税和金融是相互联系的,并从完善直接税体系出发,分别就个人所得税、企业所得税、房产税、遗产税等具体直接税种如何进一步完善税收体系进行详细阐述。此外,针对增值税,聂副教授强调需要通过税制改革和加强征管等方式来避免税收洼地。
最后,中山大学国际金融学院张莉教授围绕地方债务风险的财政问题进行分享。张莉教授指出,地方的财政跟土地市场房地产市场联系紧密,地方政府除了直接的土地出让相关税费收入外,通过土地抵押、发行地方债等方式进行大量融资,从而导致土地市场对地方财政收入形成放大影响。针对近期土地供应的“两集中”政策,张教授指出应关注新政策对不同区域地方财政收入和地方债务的差异性影响,以及相关的缓解措施。
与会嘉宾还有中山大学管理学院曹春方教授、政务学院梁平汉教授、粤港澳研究院李小瑛副教授、岭南学院杭静助理教授等。本次会议报告的主题立足中国新发展阶段,紧贴研究前沿和现实需要、各位专家学者就现代财税体制话题展开深入的探讨和交流,迸发出精彩的思维火花,也增强了校内外的学术交流和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