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1月3日(星期五)上午,国家治理大讲坛(第十期)暨现代财税政策研究中心学术研讨会(第18期)在中山大学南校园马应彪堂成功举行。
此次主讲嘉宾为中国人民大学刘瑞明教授,主讲题目为团队最新研究《Escape From Poverty Trap: The Eradication of Iodine Deficiency Disorders and Migration of Rural Residents in China》。研讨会由中观经济学与区域产业协同发展重点实验室、中观经济学研究院、国家治理研究院、现代财税政策研究中心共同举办,由中山大学国际金融学院副院长、中山大学现代财税政策研究中心副主任张莉教授主持。
刘瑞明教授的这一研究基于中国1988年盐加碘防治碘缺乏病的盐政政策冲击,首次提供了消除地方病影响个人迁移决策的因果证据和机制解释。中国曾经深受碘缺乏症的困扰,1988年有大约3500万人患有碘缺乏症,在农村地区尤其严重。由于私盐比碘盐价格低廉,在人们收入水平比较低的情况下,通过建立法规强制要求人们使用碘盐一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1988年中国开始实行推广碘盐的盐政制度,旨在消除碘缺乏症,在这一背景和冲击下,刘瑞明教授采用1970年至1982年中国地方病和环境地图集数据,以及2010年人口普查数据,通过cohort DID方法识别发现,这一盐政制度的实行使农村居民的县际移民增加了0.51%,相当于增加至少100万移民。从影响机制来看,推广碘盐的政策冲击改善了人们的健康和教育的水平,从而提高了其迁移概率,这一效果在贫困家庭和缺盐地区更为显著。进一步,本研究通过成本收益分析发现,盐政制度产生了约1000亿美元的福利,包括300亿美元的移民福利。
参加讲座的老师和研究生与刘瑞明教授热烈讨论,针对研究内容提出自己的观点和建议。徐现祥教授,张莉教授、梁平汉教授、郑筱婷副教授、李书娟副教授、杨海生副教授、李兵副教授、申广军副教授、刘贯春副教授、葛尔奇助理教授、沙文彪助理教授等多名师生参与现场讨论。
最后,徐现祥教授对刘瑞明教授的讲座内容进行了总结评论。徐现祥教授热烈感谢了刘瑞明教授带来的精彩讲座和思想碰撞,高度肯定了刘瑞明教授这一研究的学术价值和社会价值,并结合刘瑞明老师的讲座内容,对参加讲座的研究生提出了如何进行因果识别、如何解释实证结果的经济意义等研究建议,鼓励大家见贤思齐、不断提升自身学术研究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