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龙现场|王曦:“摸着石头过河”的理论反思

        12月2日中午,国家治理研究院第五期学术沙龙如期在文科楼五楼第一会议室举行,本期沙龙的主题是“‘摸着石头过河’的理论反思”,主讲老师是王曦教授,沙龙由倪星老师主持。

        “摸着石头过河”在中国社会耳熟能详,这一概念是陈云同志首先提出并反复强调的。1978 年以来,中国宏观经济经历了渐进和全方位的经济转型,“摸着石头过河”的改革方式成为贯穿于其中的总体改革思路和方式。

        当经济转型推进到目前阶段,我们是否仍要坚持“摸着石头过河”的改革方式? 从文献回顾上可以看出,目前的争论是一种含糊的思辨式的讨论,很难令人信服。在这一期的学术沙龙中,王曦老师通过将这个问题纳入主流经济学的理论框架开展研究,给出了一个回答。

        王曦老师首先通过提出马尔可夫过程假说以及含有纠偏因子的随机过程假说,模拟了“摸着石头过河”指导下的改革进程,认为在“摸着石头过河”的改革进程中,制度演进路径不稳定,体现出( 阶段性) 发散特征;对改革推进的预期体现出静态性,预期的误差( 阶段性) 递增。进一步地,王曦老师分别从微观、金融市场和宏观三个方面展开例证,其结果为:“摸着石头过河”与明确的改革形式相比,助长了短期行为,减弱了长期投资的激励,并降低了社会福利;增加了股票价格和股市市盈率的波动;强化了消费的过度敏感特征,引发了更强的宏观经济振荡。

        因此提出在改革进入“攻坚期”和“深水期”的当下,应该看到“摸着石头过河”的改革方式所带来的弊端,探索新的改革观意义重大。

联系我们

地址:广州市海珠区新港西路135号中山大学善衡堂S216

邮编:510275

电话:020-84112310

                                     微信公众号          

                                     

                                     (扫一扫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