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劳动力动态调查:2015年报告》发布 关注新常态下劳动力动态变化
中国社会科学报广州12月7日电 (记者武勇)12月6日,中山大学社会科学调查中心发布《中国劳动力动态调查:2015年报告》。此次调查样本覆盖全国29个省、市、自治区,共完成401个村居问卷、14226份家庭问卷和23594份劳动力个体问卷,调查对象为样本家庭户中年龄15—64岁的全部劳动力。报告对2014年中国劳动力的人口、经济、社会基本状况进行了初步分析。
报告显示,我国劳动力的平均年龄为37.57岁,男女的平均年龄相差无几,年龄结构依然以青壮年(15—44岁)人口为主。具体来说,15—29岁低龄劳动力占33.07%,30—44岁中龄劳动力占34.25%,45岁以上高龄劳动力占32.67%。报告认为,我国劳动力的年龄、性别结构比较均衡,年轻型劳动力为主的年龄结构已不复存在。
我国城镇劳动力的劳动参与率略有上升,由2012年的60.5%提高到2014年的61.6%。劳动力地区分布并不均匀,近一半劳动力分布在中部各省份,超过1/3的劳动力分布在东部各省份,西部各省份的劳动力仅占全国的15.99%。从年龄结构来看,西部地区劳动力的年龄最小,东部次之,中部地区劳动力的老龄化程度最高。
报告指出,我国劳动力平均受教育年限仅为9.28年。我国现有劳动力中,男性的受教育水平高于女性,但两者的差别已经缩小,在最年轻出生世代中已经没有什么差别。劳动者个人收入随着年龄增加呈倒U形变化,基本上25—34岁年龄组收入最高。劳动者学历越高,则其收入也越高。拥有本科及以上学历者相对于拥有高中学历者收入显著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