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预告|“多学科交叉,共建健康城市”学术茶话会

学术茶会话系列之三十一

国家治理研究院全球卫生研究中心研究成果发布(一)

  

 

 · 导读 · 

中山大学全球卫生研究中心召开新冠疫苗多学科交流与对话学术茶话会

1月9日,《新冠疫苗多学科交流与对话》学术茶话会在中山大学广州校区南校园举行。此次会议由中山大学国家治理研究院全球卫生研究中心举办,来自全球卫生研究中心、中山大学公共卫生学院、中山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深圳)、中山大学国际问题研究院、国药集团中国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疫苗市场部、广州市从化区太平镇中心卫生院的专家学者和实践者在此次会议上做了报告,我校师生出席了此次会议。

 

 

会议伊始,中山大学全球卫生研究中心主任、公共卫生学院院长郝元涛教授和国家治理研究院副院长梁玉成教授分别致辞,认为研讨新冠疫苗的关键问题和面临的挑战恰逢其时,多学科交流和讨论体现了中山大学作为综合性大学的优势。

 

中国社会学会2020年学术年会 “社会网络与社会资本”分论坛大会新闻

2020年9月21日,中国社会学会2020年学术年会“社会网络与社会资本”论坛在线上成功举办,此次由社会网与社会资本研究专业委员会、中山大学国家治理研究院、西安交通大学社会学系联合主办。此次会议在腾讯会议和学术志平台开放直播。

上午9:00,主题论坛在中山大学国家治理研究院副院长、社会学系主任梁玉成教授的主持下开始。

 

梁玉成教授

 

通知|“社会网络与社会资本”分论坛日程

中国社会学会2020年学术年会设立“社会网络与社会资本”分论坛,由社会网与社会资本研究专业委员会、中山大学国家治理研究院、西安交通大学社会学系联合主办。

“社会网络与社会资本”分论坛是一个具有国际性、前沿性、开放性特征的学术论坛,欢迎社会网络与社会资本领域的同仁前来参加,借此平台促进和加强学科间交流合作,实现科研互补、共同发展。现在论坛议程通知如下:

 

1.        论坛时间:2020年9月21日全天。

2.        论坛形式:线上举办。

3.        参会方式:腾讯会议。参会人必须注明“姓名+机构+身份”。注意进入会场后保持话筒静音,视频关闭!

 

主题发言(会议ID632 325 470

2020中国社会学年会“社会网络与社会资本”分论坛征文与召开延期通知

2020年中国社会学学术年会将择期召开。经中国社会学学会批准,年会设立了“社会网络与社会资本研究”分论坛,由社会网与社会资本研究专业委员会、中山大学国家治理研究院、西安交通大学社会学系联合主办。本论坛现向学界同仁(包括在读博士、硕士研究生)征集会议论文,诚邀您不吝赐稿,参与论坛研讨。现在有关论坛信息通知如下:

 

一、论坛议题(包括但不限于):

1. 社会网的基础理论研究

2. 社会网络方法及应用

3. 社会网络的正负效应

4. 社会网络与劳动力市场

5. 社会网络与社会心态

6. 社会网络与身心健康

7. 组织社会网络与管理

8. 在线社会网络

9. 复杂网络理论与方法

10. 大数据社会网分析

11. 其他与社会网络与社会资本相关的议题

 

二、分论坛时间及地点

根据中国社会学会的预通知,“社会网络与社会资本”分论坛会议时间和会议方式安排如下:

1.时间:论坛定于2020年9月21日召开,本论坛时间为1天,拟分为4个单元研讨。

2020年中山大学人工社会与计算社会科学讲习班招生简章

计算社会科学(computational social science)的研究范式可分成两大类,第一类是基于多主体模型的复杂系统建模的演绎范式——借助计算机,模拟微观个体的互动进而对其涌现的宏观社会现象进行分析和研究;第二类则是大数据范式,从互联网(包括社交媒体)这一大数据生产源中获得规模大、时空跨度大、来源多、范围广、多元化的人类真实互动的资料,通过网络爬虫、机器学习、文本分析等技术对数据进行提取、挖掘和分析来验证或者构建社会理论。

为推动计算社会科学在中国的发展,培养计算社会科学的研究者,中山大学国家治理研究院将于2020年8月18-8月23日举办第四届“中山大学人工社会与计算社会科学讲习班”。本届讲习班采取专题讲座、课程与学生实践相结合的形式,通过专题讲座介绍基于多主体模型的复杂系统建模在社会研究中的应用,通过专题课程与实践对大数据研究范式的数据来源、分析工具、研究方法和研究实例进行介绍,让学员在短时间内掌握实用的大数据分析理论和工具。

讲习班采取网络直播方式进行教学,不收取任何课程费。我们热诚欢迎国内各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的青年老师、博士、硕士研究生报名参加。为方便教学管理,请填写以下链接(或扫描下方二维码)进行报名。报名截止时间:2020年8月15日。

报名链接:

广东省境外输入疫情的治理评价与建议

一、广东省境外输入疫情应对状况

 

随着国内疫情的逐渐扑灭,战局扭转之际,全球疫情汹涌爆发。境外输入成为战“疫”新挑战。综观境外疫情输入情况,到目前为止,大致可以分为2个阶段,在3月28日达到第一波高峰,之后国家加大了力度,境外输入疫情有所遏制,但是之后又一次输入高峰出现,目前出现双峰态势,并仍在第二次高峰仍未得到充分缓解的阶段。可见境外输入防控之难。

广东省,地处我国对外开放的前沿,截止2020年4月11日为止,境外输入占全国比例为14.91%,大致2倍于广东省人口占全国的比例,可见防控之难。但是纵观广东省境外疫情输入情况,广东并没有呈现出双峰状态,而是呈现与全国不同的情况:(1)爆发高峰早于全国;(2)高峰持续时期长;(3)爆发趋势逐渐缓解。

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外国人永久居留管理条例(征求意见稿)》的评价

总体评价

 

一、修订的外国人永居条例,全方位规范了办理条件,充分体现了外管工作的依法管理和国家在外管上的法制进步,与国际通行做法接轨。

 

二、可获得永居资格群体,大致为在中国境内工作类型、投资类型、家庭团聚类型。其中,工作类型为高技术人才类型、在华长期合法工作的高收入类型、高学历且在华工作满三年这三种类型;投资类型为投资折合人民币一千万以上、特定领域投资、高新技术和创新型企业投资;家庭团聚类型与中国公民或永居者结婚且婚姻持续五年、18岁以下且父母为中国公民或永居身份、年满六十周岁来华依亲这三种类型。这几类体现了给予永居外国人的较高标准,将是带来就业、税收和创新的群体。第二十三条“等待配额的时间不计入审批期限”,说明该条例给永居设了一道保险,即移民数量配额。整个条例,具有现实合理性和应对未来复杂情况的充分弹性。

 

三、条例从实际出发,严谨细致。未来应渐进式执行,逐渐扩大配额,将在华永居者数量控制在不超过本地人口的4%(根据国外经验,在短期内,外籍人口超过社区人口4.5%聚居有可能造成族群矛盾;因此为防社会秩序失控,建议4%),必将极大的有利于实现国家设定的社会经济发展总目标,利国利民。

 

成果|我院倪星教授主持的研究成果获司法部采纳

作为新时代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内容,社区矫正越来越受到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为解决广东省社区矫正工作中的紧迫性、瓶颈性问题,结合国内外公共治理和信息技术发展的最新趋势,通过顶层设计制定我省社区矫正信息化建设中长期规划,广东省司法厅委托倪星教授任组长、张军、马珍妙、王锐等为主要成员的中山大学课题组开展了相关研究工作。课题组通过深度访谈、召开座谈会和参与观察等方式,全方位收集实证资料,在国内第一次对智慧矫正的概念作出了清晰界定,提出了“一个平台、两个中心、三大支撑体系、四个智慧化融合”的总体建设框架,协助编制了《广东省“智慧矫正”信息化发展规划纲要(2019-2021年)》,完成了《广东省司法厅“智慧矫正”信息化发展规划研究报告》。课题组提交的相关成果具有极高的理论创新和实际运用价值,被广东省司法厅全部采纳,其主要内容被司法部制定的《智慧矫正总体技术规范》采用,发挥了重要的决策参考作用。

联系我们

地址:广州市海珠区新港西路135号中山大学善衡堂S216

邮编:510275

电话:020-84112310

                                     微信公众号          

                                     

                                     (扫一扫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