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视角

【光明日报】:2015年度智库研究重要成果

(资料来源:光明日报)

2015年度智库研究重要成果

        《2015中国绿色发展指数报告:区域比较》:北京师范大学经济与资源管理研究院、西南财经大学发展研究院、国家统计局中国经济景气监测中心撰写。全面分析了我国30个省(区、市)和100个城市的绿色发展水平。

        《关于全面实施“大数据治国”战略的建议》:由中国行政体制改革研究会完成,对“大数据治国”的必要性和实施路径等给出具体论证。

        《健全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新型城镇化研究报告》:由中国社会科学院组织全院10多个研究院所、60多位科研人员,分赴14个市县调研完成,为进一步推进我国城镇化建设提供了咨询建议。

        《中国国家资产负债表(2015):杠杆调整与金融风险管理》: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研究完成,对我国居民、非金融企业、金融机构、政府和对外部门及国家和主权的资产负债表进行分析,提出建议。

【南方日报】:以治理法治化提速治理现代化

(信息来源:南方日报  作者:刘诚)

        据媒体报道,日前珠海市人大审议通过了《珠海经济特区民营经济促进条例》《珠海经济特区地下综合管廊管理条例》等多部法规,《珠海城市概念性空间发展规划》也已通过审议,《珠海市老旧小区更新实施办法(试行)》则在抓紧做好征求意见等立法前期工作。以立法为引领,珠海的法治环境正在加快提升。

        发挥立法的引领和推动作用,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重要内容,是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的必然要求,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保障。在即将到来的“十三五”,珠海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并存,需要从法律上解决改革发展中带有根本性、全局性和长期性的问题,通过立法凝聚社会共识、推动制度创新、引领改革发展,通过治理的法治化推进治理的现代化。

        《珠海经济特区地下综合管廊管理条例》《珠海经济特区民营经济促进条例》《珠海市老旧小区更新实施办法(试行)》等法规的制定,把城市宜居建设、产业发展、民生改善、市场化国际化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和完善立法有机结合起来,为推进珠海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法治保障。

        珠海的实践,是在全面深化改革的大局中主动谋划立法工作。立法不能仅仅是对实践的被动回应、事后总结和局部反映,而是对社会现实和改革进程进行主动谋划、前瞻规范和全面推进。

【光明日报】:在八个结合中推进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

(信息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周湘智)

  现代智库为公共决策提供思想和行动方案,传播社会知识影响公众,引导社会舆论和社会走向。中国特色新型智库是党和政府科学民主决策、依法决策的 重要支撑,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内容,是提升国家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结合我国智库发展现状,智库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优化思路,注重 八个结合,实现创新发展。

  有位有为与有为有位紧密结合。智库本身是非营利性组织,作为服务决策的机构,大部分智库生存发展的资源主要来自于党委政府。因此,党委政府对智 库的决策需求、经费保障和政策支撑对智库发展繁荣至关重要,应当高度重视智库、充分信任智库、大力扶持智库,为智库发挥作用提供有力保障。另一方面,“打 铁还需自身硬”,智库要靠自身的出色作为,拿出质量过硬、经得起考验的成果和服务,才能持续获得党委政府的激励扶持。

【光明日报】:我们需要什么样的智库学者

(信息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房宁)  

        近年来,我国智库建设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也取得了一定进展。但由于处于初创阶段,智库建设仍有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其中,如何尽快培养符合需要、能够胜任智库研究工作的新型学者这一问题尤为突出。

  1.智库研究与普通社会科学研究的区别

  培养智库学者,首先应当认识到智库研究与普通社会科学研究工作之间的区别。与普通学术机构相比,现代智库具有独特的功能定位、研究方法和组织方式。

  功能定位。普通学术机构,特别是高校学术机构及其学术研究,以研究基础性理论为主要内容,以传承文明为主要功能;根据国际通行的概念,智库是政策规划与咨询组织,其主要服务对象是政府与企业,智库以研究和产出政策、法规方案为主要成果。

【工人日报】:部分企业故意做低基本工资 员工不得已"自愿加班"

         (来源:工人日报        记者:杨学义 李丹青)

          中山大学社会科学调查中心12月6日发布《中国劳动力动态调查:2015年报告》显示,2014年全国劳动力一般周工作小时数约为45小时。高于 《劳动法》中“平均每周工作时间不超过44小时的工时制度”,和《国务院关于职工工作时间的规定》中“每周工作时间为40小时”的相关规定。

         报告还显示:超过60%的加班雇员是“自愿加班”,过半数加班雇员“自愿加班”的原因是为了获得直接的经济回报。记者调查发现,部分企业故意做低计件工资或基本工资,员工为了获取较高的工资收入,不得已“自愿加班”。

         但也有专家指出,劳动密集型企业,尤其是中小微企业运营困难或者承担生产成本较重,这些成本因为不可变动,自然要转嫁给劳动者,所以企业只好在可变动的劳动力成本上想办法。

加班潮热度不减

         今年4月,某知名公关公司做了一组“北京加班大厦TOP10”榜单,细数北京灯火通明的“加班楼”。随后,各种不同版本的“北京加班楼”陆续涌出,吐槽声此起彼伏,上海、广州、深圳等城市紧随其后。

【参考消息】内地超六成雇员加班"出于自愿" 港媒:都是为钱

        (来源:参考消息网 责任编辑:王惜梦)

        港媒称,调查显示,去年内地有收入劳动者平均工资为3.197万元(人民币,下同),较2012年相比增长9.1%,其中东部劳动力的平均工资最高,增长速度也最快。劳动力平均每周工作时间为45个小时,超过60%雇员“自愿加班”。

        香港《南华早报》网站12月8日报道,根据中山大学社会科学调查中心日前发布的《中国劳动力动态调查:2015年报告》,2014年内地有收入的劳动者的工资平均数为3.197万元。在东、中、西地区,劳动者的平均工资分别为3.3624万元、2.696万元和2.8246万元;与2012年相比,年均实际增长速度分别为10.5%、7.7%和8.4%。

        统计显示,内地平均总收入最高的20%家庭,年收入达到15.3546万元,而最低的20%家庭,平均总收入只有7155元,差距达21倍。城市和农村内部的差距大,城市最高收入组家庭平均总收入是最低组的约12倍,农村的差距更高达27倍。

【新快报】:东部劳动者收入最高 去年个人总收入平均34980元

东部劳动者收入最高 去年个人总收入平均34980元

        (来源:新快报  记者:王娟、蔡芷涵)昨日,《中国劳动力动态调查:2015年报告》(下称报告)发布暨学术研讨会在中山大学举行。覆盖全国29省市区的约3万份问卷得出的调查报告,对2014年中国劳动力的人口、经济、社会基本状况进行了分析。

●年龄结构——中国劳动力平均年龄37.57岁 年轻型劳动力年龄结构已不复存在

        此次调查样本以15-64岁劳动力为调查对象,共完成401个村居问卷,14226份家庭问卷和23594份劳动力个体问卷。调查显示,中国劳动力的年龄、性别结构比较均衡,年轻型劳动力年龄结构已不复存在。

        据报告显示,全国劳动力的男女结构比较均衡,男性占20.91%,女性占49.09%。中国劳动力平均年龄为37.57岁,年龄结构还是以15-44岁青壮年为主。其中,15-29岁低龄劳动力占33.07%,30-44岁的中龄劳动力占34.25%,45岁及以上的高龄劳动力占32.67%。

【中国社会科学报】:我国年轻型劳动力为主的年龄结构已不复存在

《中国劳动力动态调查:2015年报告》发布    关注新常态下劳动力动态变化

        中国社会科学报广州12月7日电 (记者武勇)12月6日,中山大学社会科学调查中心发布《中国劳动力动态调查:2015年报告》。此次调查样本覆盖全国29个省、市、自治区,共完成401个村居问卷、14226份家庭问卷和23594份劳动力个体问卷,调查对象为样本家庭户中年龄15—64岁的全部劳动力。报告对2014年中国劳动力的人口、经济、社会基本状况进行了初步分析。

         报告显示,我国劳动力的平均年龄为37.57岁,男女的平均年龄相差无几,年龄结构依然以青壮年(15—44岁)人口为主。具体来说,15—29岁低龄劳动力占33.07%,30—44岁中龄劳动力占34.25%,45岁以上高龄劳动力占32.67%。报告认为,我国劳动力的年龄、性别结构比较均衡,年轻型劳动力为主的年龄结构已不复存在。

【广州日报】劳动者人均年入3万 这次你拖后腿了吗?

        (来源:广州日报  记者:徐静)昨日,中山大学社会科学调查中心发布智库报告之《中国劳动力动态调查:2015年报告》,调查显示,2014年全国有收入的劳动者的工资平均数为30197元,与2012年相比,年均实际增长速度达到9.1%。调查还显示,大专学历者做生意最厉害,平均收入达到68285元,超过了本科及以上学历者。

        “中国劳动力动态调查”(简称CLDS)是中山大学自主开展的大规模社会科学调查,项目以15~64岁劳动力为调查对象。2014年CLDS样本覆盖全国29个省市,共完成401个村居问卷、14226份家庭问卷和23594份劳动力个体问卷。

        调查显示,全国劳动力平均工资为30197元,其中东部工资最高,达到33624元,但中部地区的工资平均数居然只有26960元,甚至低于西部地区的28246元近2000元。据分析,出现这种现象与西部地区特殊补贴有关。

        据统计,全国平均总收入最高的20%家庭,收入达到153546元,而最低的20%家庭,平均总收入只有7155元,差距达到21倍。城市和农村内部的差距也非常大,城市最高收入组家庭平均总收入是最低组的约12倍,农村的差距则高达27倍。

【人民网】能熟练网购火车票的劳动力仅超1/4

         (来源:人民网  记者:邓圩)中山大学12月6日发布“中国劳动力动态调查”蓝皮书,聚焦中国劳动力的现状与变迁,2011年启动,到目前已经完成一次试调查和两次全国正式调查。

         调查样本覆盖除港澳台、西藏、海南之外的全国29个省市,调查对象为样本家庭户中年龄15至64岁的全部劳动力。共完成401个村居问卷,14226份家庭问卷和23594份劳动力个体问卷。通过对中国城乡以村居为追踪范围的家庭、劳动力个体开展每两年一次的动态追踪调查,系统地监测村居社区的社会结构和家庭、劳动力个体的变化与相互影响。

         调查数据今年夏天已经向国内学界免费开放,6日发布的最新数据将在明年免费开放。

    调查显示,全国劳动力平均年龄为37.57岁,青年型劳动力为主的年龄结构已不复存在。

    中山大学社会学系副教授梁宏分析,通过2012年和2014年的连续追踪,发现与2012年调查相比,劳动力性别、年龄与地区构成相差无几,青年型劳动力为主的年龄结构不复存在;其次,中国劳动力的地区分布并不均匀,近一半(47.16%)的劳动力分布在中部各省份,劳动力结构中,15—29岁的低龄劳动力占33.07%,30—44岁的中龄劳动力占32.80%,45岁及以上的高龄劳动力占31.86%。

联系我们

地址:广州市海珠区新港西路135号中山大学善衡堂S216

邮编:510275

电话:020-84112310

                                     微信公众号          

                                     

                                     (扫一扫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