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专家建言|倪星:建立世界范围内的反腐败网络非常必要

(信息来源:南方日报)

        可能很多外逃贪官都没有想到,主题是研究国际经济合作与全球治理的G20峰会,却做出了一系列让他们心跳加速的决定。

        在中国的推动下,国际联合反腐成为了本届峰会的重点议题,并取得了显著成果。这些成果主要包括:制定追逃追赃高级别原则;在华设立反腐败追逃追赃研究中心;制定20国集团“2017—2018年反腐败行动计划”;打造原则、机制、行动“三位一体”的反腐败格局,让腐败分子在20国集团乃至全球更大范围无处藏身,无所遁形。

消灭腐败分子和腐败资金的“避风港”

        对于为何要在G20的框架下推动国际反腐败合作?中山大学廉政与治理研究中心执行主任倪星教授接受南方日报记者采访时说,主要有国际和国内两个层面的原因。

        他说,从国际的角度来说,反腐败是推进世界经济健康发展和全球治理的题中之义。国际社会普遍认为腐败是社会毒瘤,严重影响了世界经济的健康发展,损害了现代文明社会的公平公正。而腐败犯罪的蔓延愈来愈显出跨越国界的特征,甚至越来越组织化、智能化,成为全球治理的难题,所以必须要加大国际合作。

十八大以来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新理念、新成效、新经验”学术研讨会通知暨征文启事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高度重视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强化全面从严治党,践行监督执行四种形态,有效减少了腐败存量、遏制了腐败增量,有力推进了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在实践层面和理论层面齐头并进。为巩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既有成果,充分发挥高校廉政研究机构在国家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中“思想库”和“智囊团”的作用,吉林大学廉政研究与教育中心、北京大学廉政建设研究中心、中山大学廉政与治理研究中心定于2016年10月29日至30日,在吉林大学联合举办“十八大以来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新理念、新成效、新经验”学术研讨会。现面向全国高校廉政研究机构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和纪检监察工作者征集论文。

 

一、会议主题

        总结党的十八大以来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新理念、新成效、新经验,以及当前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存在的问题、产生原因及相应的工作思路、对策建议,为深入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提供理论和实践支撑。

(一)理念与思路研究

1.党中央关于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战略研究;

2.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重要论述研究;

“科学控费与医保精细化管理”研讨会在我校成功举办

        近日,由中山大学国家治理研究院、中国社会保障学会联合主办的“科学控费与医保精细化管理”研讨会在中山大学成功举行。

        中国社会保障学会副会长、中山大学国家治理研究院院副院长申曙光教授主持会议。全国人大常委会、中国社会保障学会会长郑功成教授到会讲话并作总结发言,人社部社会保险管理中心黄华波副主任、广东省社会保险管理局阙广长局长等参加了会议并作专题发言。此外,来自中国人民大学、浙江大学、中山大学等高校及人社部、广东省人社厅、广东省卫生计生委、珠海市人社局、湛江市人社局等政府部门有关负责人、广州地区高校专家学者、医院与医疗互联网企业代表共40余人出席会议。十余位专家学者与有关领导进行了会议发言。与会代表围绕如何进行医保科学控费及如何实现医保精细化管理问题进行了热烈讨论。

        会议还专门听取了申曙光教授代表课题组作的关于“医保科学控费的湛江实践”的研究报告,并展开了热烈讨论。该课题研究如何通过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如何以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运用社会资源进行医保的科学控费,在此基础上实现医保治理的转型升级。

中山大学计算社会科学讲习班圆满结束

        2016年8月1日,中山大学社会学与人类学学院与中山大学社会科学调查中心举办的计算社会科学讲习班在中山大学南校区如期举行。

        本届计算社会科学讲习班的目标旨在推动“计算仿真”这一新范式在中国社会科学研究中的发展。为实现这一目标,讲习班针对计算社会科学(Computational Social Science)的两种范式:Agent-Based Modeling范式和大数据范式展开了教学,系统地介绍了计算社会学在ABM范式和大数据范式上的研究方法、研究理论和研究工具,并通过多个专题讲座,使学员得以更深入的学习计算社会学的研究范式。

成果|林斌教授《企业内部控制规范研究报告及有关政策建议》一文被采用

        日前,国家治理研究院林斌研究员《企业内部控制规范研究报告及有关政策建议》一文被财政部会计司采用。

        为做好企业内部控制调研工作,林斌教授对中集集团、广州地铁、广东移动、广东中烟、碧桂园、万科、联想集团、深圳能源等企业进行实地调研,掌握第一手资料,系统、全面地记录、调查和分析上市公司内部控制运行机制,在此基础上形成《企业内部控制规范研究报告及有关政策建议》。

        文章中指出,在党中央和国务院的高度重视和关心指导下,财政部联合有关监管部门,积极推动包括上市公司、国有大中型企业、行政事业单位在内的各类组织建立健全内部控制体系,取得积极成效,但也同时存在以下问题:(1)我国企业内部控制规范体系仍有待完善;(2)内控监管政出多门,企业难以适应;(3)企业对内部控制的思想认识和重视程度仍有待提高;(4)内控评价有待加强;(5)中介机构执业质量仍有待改善;(6)内部控制理论研究有待深入;(7)内控从业人员综合素质仍有待提升。

成果|林斌教授《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有效性调研报告》一文被采用

        日前,国家治理研究院林斌研究员《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有效性调研报告》一文被中国证监会采用。

        为做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调研工作,中山大学企业与非营利组织内部控制研究中心参与主板上市公司座谈会、中小板和创业板上市公司座谈会,了解参会公司内部控制建设及披露现状,实际存在的困难及相关政策建议。第二,设计一整套内部控制调查问卷,分别向上市公司、具有证券期货执业资格的会计师事务所、机构投资者发放调查问卷。,共回收2274套调查问卷(12730份),总体回收率为80.61%,对调查问卷进行数据分析;第三,对12家上市公司进行实地调研,调查和分析上市公司内部控制运行机制。在此基础上,形成《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有效性调研报告》。

专家建言|倪星:试点规范领导干部身边人经商办企业为全面从严治党提供了一个抓手

        信息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二十三次会议指出,规范领导干部配偶、子女及其配偶经商办企业行为,是贯彻全面从严治党要求的一个重要举措。会议决定在上海先行开展试点的基础上,继续在北京、广东、重庆、新疆开展试点。要按照规范对象范围,从严规范、率先规范、以上率下。要严格界定经商办企业行为,细化规范程序,明确操作依据,确保规范工作有序进行。要把集中规范和日常监管有机结合起来,规范工作基本完成后,要转入常态化管理,推动形成常态化、长效化的制度安排。

  截至目前,北京、广东、重庆、新疆等地已相继出台规范领导干部配偶、子女及其配偶经商办企业的意见,并制定具体措施,将意见落到实处。专家指出,如果试点成功,推向全国,将对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工作产生重要影响。

  “莫用三爷,废职亡家”

  从制度上堵住漏洞,压缩权力寻租空间

专家建言|黄瑶:南海仲裁案法律适用错误,负面影响大

        (信息来源:中国新闻网)

        建立在菲律宾共和国阿基诺三世政府非法行为和要求基础上的南海仲裁案仲裁庭,12日就涉及领土主权及海洋划界等仲裁庭幷无管辖权的事项作出了非法无效的所谓最终裁决。对此,中山大学法学院院长、国际法及海洋法专家黄瑶在接受中新社记者专访时表示,这一所谓的“仲裁结果”法律适用错误、认定内容失实、负面影响大。

  黄瑶说,纵览裁决,裁决的内容存在着适用法律错误、超越《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下称《公约》)授权行使管辖权以及事实认定不清等严重问题。

  “第一,适用法律方面的严重错误。这集中体现在对中国南海海洋权利的基础、南海历史性权利以及南海断续线(俗称“九段线”)相关问题的认定上。”黄瑶表示,在中国南海海洋权利的基础问题上,依据国际法的一般原理,国家可以依据条约、习惯国际法、一般法律原则等国际法主张权利,国家主张海洋法上的权利也如是。中国可以依据《公约》主张权利,也可依据习惯国际法、一般法律原则等国际法渊源主张权利。仲裁庭的认定有误,这是仲裁庭在基本法律适用问题上存在的第一个根本性错误。

中国管理现代化研究会廉政建设与治理研究专业委员会2016年学术年会暨第四届“中国廉政制度创新”学术研讨会 征稿通知

        十八大以来,党和政府把反腐倡廉提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将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作为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内容,着力构建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体制机制,不断创新反腐败的具体举措,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然而,从近年来查处的违法违纪案件来看,当前的反腐败形势可谓依然严峻复杂,坚决遏制腐败蔓延势头,净化政治生态依然任重道远。

        实践的发展呼唤着理论的回应。我们必须深入真实世界,运用严谨科学的研究方法,不断打开腐败与反腐败的“黑箱”,并基于本土经验,建构中国特色的廉政理论。为了更好地总结我国新时期廉政实践与理论方面的进展,从国家治理现代化的角度探索廉政建设的方法与途径,中国管理现代化研究会廉政建设与治理研究专业委员会与中山大学廉政与治理研究中心定于2016年12月17日(星期六)在广州中山大学召开2016年学术年会暨第四届“中国廉政制度创新”学术研讨会。此次会议旨在为全体会员及境内外从事腐败与反腐败研究的学者提供一个高水平的学术交流平台,深化廉政理论与实证研究,进而推动中国国家治理现代化与廉政建设的不断进步。

 

一、 会议的主要议题

1.国家治理、公共治理、大学治理等方面的治理创新与廉政建设

沙龙现场|王冰:中国以及亚洲各国的地方治理与公民社会——从比较政治学的观点

        2016年6月15日,国家治理研究院第二十八期(本学期最后一期)学术沙龙如期在文科楼第一会议室(531)举行,本期沙龙的主题是“中国以及亚洲各国的地方治理与公民社会——从比较政治学的观点”,主讲老师王冰博士。王冰博士毕业于日本筑波大学,在日本留学及工作长达10年,一直从事公民社会,国家-社会关系,话语政治,政治传播等方面的研究,曾任筑波大学公民社会研究中心研究员,是日本文部省大型科研项目“世界15国的公民社会比较政治研究”团队的成员之一,现任中山大学传播与设计学院专职科研人员,中山大学国家治理研究院互联网与治理研究中心副研究员。本期沙龙由国家治理研究院副院长梁玉成教授主持。

        王老师首先介绍了“地方治理”的概念,治理概念的兴起背景在于上世纪80年代西方福利国家面临财政危机以及政府职能低下等问题,迫使西方国家开始推行行政改革和积极思考由传统的官僚制管理模式向新型公共管理的治理模式转变。政府不再是单一的公共服务提供主体,而是鼓励市场,社会,民间多种主体积极参与到公共服务体系中来。

联系我们

地址:广州市海珠区新港西路135号中山大学善衡堂S216

邮编:510275

电话:020-84112310

                                     微信公众号          

                                     

                                     (扫一扫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