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学者观点|倪星:不完全行政外包是地方政府面临治理压力与资源约束悖论时的理性选择

一、研究问题的提出

        马克斯•韦伯指出,在现代国家中,政府效力之发生,既不在议会的辩论,亦非出于皇帝的敕令,实系于日常行政事务之执行者——公务员之手[1]。但政府公务员的构成并不单纯,从事公职的人员并非都具有公务员身份,在正式官僚之外还存在大量的非正式官僚群体。事实上,正式官僚与非正式官僚共同治理的情形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并对国家治理产生深远的影响[2-9]。即便在当前,在各级政府部门中也都存在这种典型的二元人事安排。然而,公共行政领域关于中国政府的研究主要集中于正式的科层结构上[10]。直到最近,由于各种“临时工”事件所带来的巨大负面影响,政府中的非正式官僚才引起人们较为广泛的关注[6.11]。

岳经纶、邓智平著《社会政策与社会治理》出版

作者简介

岳经纶,中山大学政治与公共事务管理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邓智平,广东省社会科学院哲学与宗教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博士。

 

内容提要

        本书是从社会政策的角度来研究社会治理及其创新的学术专著,初步建构起了一个社会治理创新的社会政策学路径。本书认为,社会治理与社会政策有着内在的本质联系,社会治理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新导向,通过发展社会政策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增进民生福祉,才能从根本上实现对社会的有效治理,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全书共分四部分,第一部分主要是从理论上讨论社会政策在社会治理中的作用;第二部分主要从社会政策学的视角对我国社会治理中的一些重大现实问题进行了学术思考;第三部分主要是对近年来我国特别是率先改革开放的广东地区的社会治理创新实践经验进行分析和评论;第四部分主要针对我国社会治理创新在机制层面所做的努力进行总结和反思。本书理论联系实际,既有学术前沿的理论思考,又有对社会治理创新先行地区经验总结评析,值得相关理论研究者和政策实务工作者参阅。

 

中共广东省委常委、省纪委书记黄先耀同志高度评价中山大学廉政与治理研究中心的研究工作

        4月26日,省委常委、省纪委书记黄先耀同志在中山大学廉政与治理研究中心报送的《关于2013-2016年度广东廉情评估调查情况的报告》上批示:党的十八大以来,在省纪委和中山大学的重视和支持下,中山大学廉政和治理研究中心扎实开展反腐倡廉理论研究,坚持组织开展广东廉情调查评估,为我们准备把握全省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形势、深入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提供了重要参考。希望中山大学廉政和治理研究中心坚持不懈、一如既往地把廉情调查评估这项工作做好,为我省乃至全国的廉政建设发挥更大的作用。

更多研究成果,请点击链接查看

1、中山大学广东廉情评估蓝皮书发布:佛山2016年度反腐满意指数全省第一

“互联网+城市未来”圆桌思想会第二期:互联网的伦理边界

第二期   透明 vs. 遮蔽: 互联网的伦理边界

时间:2017年4月28日(星期五)09:00 - 12:00

地点:中山大学国家治理研究院第一会议室

         (广州新港西路135号南校园文科楼5楼)

 

本期思想会背景

       本期圆桌思想会主题为“透明 vs. 遮蔽: 互联网的伦理边界”,是“互联网+城市未来”圆桌思想会系列活动第二期,由广州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广州市社科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和中山大学国家治理研究院联合主办,广州大数据与公共传播重点研究基地承办。

沙龙现场|庄文嘉: 《劳动合同法》颁布十年来的劳动争议研究

        2017年4月12日,国家治理研究院第四十七期学术沙龙如期在文科楼第一会议室举行,本期沙龙的主题是“ 《劳动合同法》颁布十年来的劳动争议研究,主讲老师庄文嘉。庄文嘉是中山大学政务学院副教授、中国公共管理研究中心研究员和中山大学国家治理研究院研究员,长期围绕中国集体性劳动争议展开研究。本期沙龙特邀政务学院岳经纶教授主持。

        沙龙围绕当前学术界的修法争议展开讨论。一种声音认为劳动合同法的设计过度向劳方倾斜,使得很多劳动者提出了过多的要求,实施过程中会有很多这样的诉求被压制下去,从而引发道德风险。例如,前财政部长楼继伟对《劳动合同法》有一个强烈的修法的诉求,认为《劳动合同法》部分条款设计提升了用工成本。另一种声音则站在劳方的立场,认为劳动仲裁中的双方部分胜诉率的上升代表着劳动权益打折实施兑现了,本身实施法律的环境不合理。

学者观点|申曙光:建立社保精算制度是必要的,但是根据保险的福利属性,精算制度并不能决定一切

(信息来源:财新网 中国社会保障协会 )

       过去十几年里,中国的社会保险制度发展迅速。在险种更加丰富的同时,保险覆盖人群也逐步扩大。但在新的形势下,社会保险仍面临着许多挑战。其中一个较有争议的问题则是是否以及如何建立社会保险的精算制度。

  对此,中国社会保障学会副会长、中山大学政治与公共事务管理学院教授申曙光表示,社会保险既具有保险性质,又具有福利性质,因此不可将问题简单化。他表示,根据社会保险的保险性质,显然需要建立精算制度,这是必要的,但根据保险的福利属性,精算制度并不能“决定一切”,因此“使用社会保险预算这种说法可能更为准确更为全面”。他同时表示,这种预算要以精算为基础。

学者观点|倪星:公众对腐败容忍度与举报腐败的可能性成反比,应大力弘扬和培育对腐败“零容忍”的社会文化氛围

        48日,以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反腐败的突破、创新及前瞻

学者观点|岳经纶:中国走上福利国家之路,既有必要性又有可能性。

        作者简介:岳经纶,中山大学中国公共管理研究中心暨政治与公共事务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刘璐,中山大学政治与公共事务管理学院研究生。

摘要

        自2002年以来,中国政府开始重点关注民生建设,随后出现了一段社会政策快速扩张的时期。在此背景下,学者们开始讨论中国是否正在构建一个现代福利国家。根据对发展理念、制度建设、阶级力量和历史文化等因素的不同解读,关于“中国是否正在走向福利国家”出现了两派不同的看法。乐观派认为,随着社会政策的快速扩展,中国有可能走上一条有本土特色的福利国家道路;悲观派则认为,当下社会政策的扩展未必会构成一套完整的福利体系,进而建设中国“福利国家”。对这场学术争论进行反思,对于中国下一步的福利转型有着重要的启示。中国能否建立起统一的社会福利制度,决定性因素在于国家意图、政策能力和社会压力。   

首届“夏书章公共管理优秀博士论文奖”评奖公告

        中山大学于2015年设立夏书章教育发展基金,以弘扬夏书章先生学术研究精神,促进中国公共管理研究持续繁荣发展。为鼓励公共管理学科年轻一代进行高质量的学术探索与学术创新,夏书章教育发展基金决定设立“夏书章公共管理优秀博士论文奖”,每两年评选一次。自2017年起进行首届评选,现将评选办法公告如下:

 

一、参评范围

        本届参评论文为中国大陆高校于2014年到2017年间获得博士学位的公共管理(一级)学科博士论文。参评论文须以中文撰写,每篇博士论文参评一次(以毕业时提交的论文版本为准)。

 

二、奖项设置

        获奖者不超过5名,奖金为每篇10万元。优秀博士论文奖获得者的导师同时获颁夏书章公共管理优秀博士论文导师奖,奖金为1万元。

 

三、参评方式

        参评方式为自荐。需提交“夏书章公共管理优秀博士论文奖”报名表及导师推荐表。参评者将博士论文电子版(WORD版)、报名表(PDF版)及导师推荐表(PDF版)发送到指定邮箱。

 

四、评选程序

国家治理研究院面向全校征集《决策参考》稿件

《决策参考》征稿启事(外部版)

各位老师,您好!

        国家治理研究院是学校重点布局和建设的高端智库,《决策参考》是我院一份内参性刊物,目的是向党和国家领导人以及有关部门提供针对国家重大战略问题或热点问题的政策建议。为了鼓励我校学者将优秀的科研成果转化为政府政策和大政方针,更好地发挥资政育人的功能,《决策参考》特向全校教师和科研人员公开征集稿件。

        稿件内容要求如下:

        第一,针对国家和社会发展过程中的战略问题以及前瞻性问题进行分析并提供政策建议;

        第二,针对当前的热点问题及时向党和国家有关部门提供政策建议或决策依据;

        第三,针对一个具体问题进行分析,篇幅控制在3千-4千字以内,并提供500字以内的内容摘要;

        第四,语言简洁、平实、精炼,忌用过多学术名词,不需要参考文献、数学公式,可以有少量图表。

        稿件一经采用,稿酬优厚;如被采纳会有相应奖励。   

        国家治理研究院《参考决策》编辑部会及时安排投稿的评审和修改,并将最终结果于10个工作日内通知作者。

联系我们

地址:广州市海珠区新港西路135号中山大学善衡堂S216

邮编:510275

电话:020-84112310

                                     微信公众号          

                                     

                                     (扫一扫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