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大数据专家聚首中山大学 纵论互联网与城市生活

        在海量数据的互联网世界与移动互联网空间中,大数据到底促进了人与人之间的“信息联通”还是造成了“信息孤岛”?12月23日上午,以“联通 vs.孤岛:网络大数据迷思”为主题的“互联网+城市未来”圆桌思想会系列第一期在中山大学举办。本期圆桌思想会邀请大数据研究者和实务界领军人物,探讨大数据时代传播与国家治理的新策略与运用,提升社会各部门的传播能力,更好地为公众提供服务,推动城市治理数据化、现代化。

        本次圆桌思想会由广州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中山大学国家治理研究院联合主办,广州市社科规划办和广州大数据与公共传播重点研究基地承办,中山大学互联网与治理研究中心和中山大学传播与设计学院协办。

广州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谭晓红副主席主持活动 

预告|“互联网+城市未来”圆桌会议将于12月23日举行

 

“互联网+城市未来”圆桌思想会   第一期     联通 vs. 孤岛: 网络大数据迷思

时间:2016年12月23日(星期五)09:00-11:30

地点:中山大学国家治理研究院第一会议室     (新港西路南校园文科楼5楼)

 

本期思想会背景

        本期思想会主题为“联通 vs. 孤岛: 网络大数据迷思”,是“互联网+城市未来”圆桌思想会系列活动第一期,由广州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广州市社会学科规划办公室和中山大学国家治理研究院联合主办,广州大数据与公共传播重点研究基地承办。

        政府部门借助互联网平台与大数据,对内容进行深度挖掘,向社会和公众提供更加精准、科学、权威的资讯与服务是当前社会治理创新的重要路径。而在存在海量数据的互联网与移动互联网载体下,大数据到底意味着“全数据”还是“信息孤岛”?是一个值得深度商讨的话题。信息的海量生产,与信息的不共享之间存在着一定的矛盾,从而也为治理带来了一定的壁垒。

沙龙现场|王雨:从跨境水资源治理看“一国”和“两制“

        2016年11月30日,国家治理研究院第三十八期学术沙龙如期在文科楼第一会议室举行,本期沙龙的主题是“从跨境水资源治理看“一国”和“两制”,主讲老师王雨副教授。王雨,中山大学政治与公共事务管理学院公共管理学系副教授,硕士生导师,香港大学博士,曾于荷兰乌特勒支大学社会学系访问交流。主要研究领域为资源和环境治理,尤其关注水资源、土地资源治理过程中的制度设计、政策实践、集体行动、社会转型等问题。本期沙龙由国家治理研究院副院长倪星教授主持。

        本期沙龙主要包括五个方面的内容,分别为:(1)华南地区水资源概况;(2)粤港跨境供水;(3)粤澳跨境供水;(4)“一国两制”下跨境水资源治理的主要争议和解读;(5)跨境水资源治理的政治地理学简析。

预告|中国廉政研究2016年学术年会将于12月17日举办

 中国廉政研究2016年学术年会暨第四届中国廉政制度创新学术研讨会 

开幕式和主题演讲
时间:12月17日9:00-12:00
地点:中山大学南校区怀士堂
研讨会开幕式
主持人:梅成达(中山大学政治与公共事务管理学院党委书记)
致辞嘉宾:
黄先耀(中共广东省委常委、省纪委书记)
陈春声(中山大学党委书记)
郑德涛(中山大学廉政与治理研究中心主任)
任建明(中国管理现代化研究会廉政建设与治理研究专业委员会主任)

沙龙现场|叶林:财政分权、政府间关系与区域协调发展

        2016年11月16日,国家治理研究院第三十六期学术沙龙如期在文科楼第一会议室举行,本期沙龙的主题是“财政分权、政府间关系与区域协调发展”,主讲老师叶林教授。叶林,中山大学政治与公共事务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山大学国家治理研究院、中国公共管理研究中心研究员,中山大学MPA教育中心副主任,广州国际城市创新研究中心副主任。主要研究领域包括城市治理、区域发展和城市发展国际比较。本期沙龙由国家治理研究院副院长梁玉成教授主持。

        在我国的城市化发展中,地方政府行为对于城市发展速度、方向和形态均有重要影响。特别是在1990年代以来,分税制财政改革彻底改变了地方政府财政收支情况,进而改变了地方政府行为偏好和财政支出结构。这种局面将在复杂的作用机制下影响我国各大区域中城市集聚的趋势。因此,探讨不同政府行为偏好及其对城市发展之间的影响显得非常有必要。

中山大学举行“中国社会调查的学术实践:合作与开源”学术研讨会

        11月26日,“中国社会调查的学术实践:合作与开源” 学术研讨会在中山大学举行。会议由中山大学社会科学调查中心和中国人民大学中国调查与数据中心联合举办。来自中山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复旦大学、南京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南开大学、武汉大学、上海大学等教学科研单位的专家学者出席会议并发言。在会议开幕式上,中山大学社会学与人类学学院副院长王宁和蔡禾教授分别致辞以示欢迎,对各单位加强合作的前景作出展望。

        会议分为两大主题:中国社会调查的学术实践分享,以及围绕如何加强合作与开源的讨论。主题一的发言和讨论由梁玉成教授主持。上海大学社会学院院长张文宏教授,复旦大学社会学系主任刘欣教授,厦门大学公共事务学院副院长胡荣教授,华中科技大学社会学院雷洪教授,西安交通大学社会学系主任张顺教授,围绕会议主题分别作了精彩发言。

“纪念梁钊韬先生诞辰一百周年研讨会”在中山大学召开

        央广网广州11月19日消息(记者郑澍 通讯员蔡珊珊 黄爱成)今年是我国著名人类学家梁钊韬先生诞辰一百周年,为了弘扬前辈学子优良的学术传统,把握时代脉络,促进人类学学科地位的全面提升,19日(今天)上午,由中山大学社会学与人类学学院和中山大学移民与族群研究中心举办的“纪念梁钊韬先生诞辰一百周年暨第四届移民与城市化学术研讨会”在中山大学召开。来自台湾“中研院”、澳洲国立大学、香港树仁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师范大学、中央民族大学、复旦大学、上海市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武汉大学、南京师范大学、西南大学、山西大学、浙江师范大学、沈阳师范大学、暨南大学、汕头大学、广西民族大学、云南财经大学、大理大学及中山大学等20所国内外著名高校和科研机构的专家学者参与本次学术研讨会。

沙龙现场|梁平汉:理解地方政府行为——实际权力结构、官员能力与身份认同

        2016年11月02日,国家治理研究院第三十四期学术沙龙如期在文科楼第一会议室举行,本期沙龙的主题是“理解地方政府行为:实际权力结构、官员能力与身份认同”,主讲老师梁平汉教授。梁平汉系中山大学政治与公共事务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博弈论、实验经济学、政治经济学、发展经济学等。获教育部高等院校青年教师奖,入选美国马奎斯《世界名人录》(第32版),“第十一批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 本期沙龙由国家治理研究院副院长倪星教授主持。

        沙龙内容主要是梁老师本人基于博弈论的基础考虑中国的一些政治经济的体制问题,与大家分享自己的一些想法以及已有的研究成果。

        第一部分首先进行经济学的视角的回顾,现有经济学的角度看待地方政府行为,主要从两个方面,一个是制度,从制度经济学的视角,认为通过制度设计给官员提供一定的激励,从而影响他们的行为。

新快报:六成广州受访市民认为税收偏高 公众税负感天河最高

(信息来源:金羊网-新快报)

        新快报讯 记者王娟报道 昨天上午,中山大学发布《公众福利态度调查报告》(下简称《报告》),《报告》对广州11区市民围绕“税收与民生支出”等四方面展开调查,发现公众总体上税负意识敏感,60%的受访者认为税收偏高;而民生支出方面呼声最高的分别是基本医疗保障和基本公共教育。

广州市民税负感较强公众税负感天河最高

        此次调查是由中山大学政治与公共事务管理学院、中山大学中国公共管理研究中心、中山大学国家治理研究院以及中山大学广州社会保障研究中心联合开展。“公众福利态度调查”团队在广州市11个区进行问卷调查,围绕广州市的贫困认知、税收与民生支出、社会保险覆盖面和缴费水平以及社会融合四大议题,针对18岁以上广州居民,共发放问卷2359份,回收有效问卷2204份,有效样本率达93.4%。

新华社:广州居民民生支出呼声最高的为医疗和教育

(信息来源:新华网) 

        新华社广州11月5日电(记者叶前 李雄鹰)建构良好的社会福利制度离不开对公众需求侧的了解。一份对广州市公众福利态度的调查报告显示,广州市民对于民生支出呼声最高的分别是基本医疗保障和基本公共教育。

        该报告由中山大学政治与公共事务管理学院“公共福利态度调查”团队发布。团队负责人岳经纶表示,他们今年夏天在广州市11个区进行了问卷调查,主要议题包括广州市的贫困认知、税收与民生支出、社会保险覆盖面和缴费水平、以及社会融合等,调查对象主要是18岁以上广州居民,一共发放问卷2359份,回收有效问卷2204份。

        除了民生支出外,调查还发现广州市民主观感知的相对贫困率达23%,与客观贫困数据有差异,与此同时,民众对贫困根源有理性认知,认为缺乏必要的技能和教育是贫困最重要的原因。报告还指出,不少受访市民赞同延长最低缴费年限,以此来解决养老保险基金收不抵支问题。

        此外,调查还发现,来穗人员心理融合优于社会经济融合,而广州本地居民的社会融合感优于来穗人员。

联系我们

地址:广州市海珠区新港西路135号中山大学善衡堂S216

邮编:510275

电话:020-84112310

                                     微信公众号          

                                     

                                     (扫一扫关注我们)